-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创意.ppt
第三讲 1、创意、创新与创业 2、创新思维训练 3、创业行业选择 网上卖垃圾 生意还很火 记者在淘宝网上一家名为“叭哒的幸福生活”网店的首页看到了这样一段介绍:“您没有看错,我们要出售的的确是一包垃圾。千万不要问我你会收到什么东西,我们也不知道。我们会把一些样品、换季产品、滞销产品,甚至从未上架过的产品装在包裹中销售,对所有订购的朋友进行随机发出。我们觉得这真是一个很棒的主意,既帮我们清理了仓库,又可以把惊喜带给电脑前好奇的你。” 据店家赵华介绍,店里的每包“垃圾”均定价6.17元,垃圾之所以卖6.17元,是因为她的宝贝儿子的生日是6月17日。据网店的成交页面显示,截至发稿时间为止,店家近一个月已经卖出120包“垃圾”,且顾客对店家的满意率高达4.7分(满分为5分)。 打开店家网站页面,可以看到一个图片,上面是两个包装精美的包裹,里面就是店家所说的“垃圾”,那么包裹中到底是什么呢?通过顾客点评一栏记者看到很多顾客的留言:“我的是一个小猪的收纳盒,打开的时候蛮惊喜的,这样卖东西很有意思 。”“我收到的是一个大海星,做工特别好,下次再买l个,这个游戏很有意思。” 幸福妈妈 偶得灵感 赵华介绍,她曾是一家美资公司的销售助理,后来怀孕了,辞去工作在家休养,为了打发时间,她于2006年年初上网注册了这家网店,主卖情趣家居。当初与很多新手一样,对市场把握不好,以致压了很多货物在仓库,很是头疼。 前不久,她在网上看到一些店铺会把换季产品、滞销产品等装在包裹中销售,对订购者随机发出。再者,她还卖过帽子,很多的帽子是单款。所以就做了个链接,不选款式随机卖帽子,这个方式吸引了不少希求获得惊喜的顾客,于是,卖垃圾这个大胆的创意就应运而生了。 这个创意是从今年8月开始实施的,自创意推出后,吸引了不少顾客的注意,给店里带来很多人气,从而也带动了其他商品的销售。积压货物的问题解决了,资金也流动起来了,收入远远高于当初的工资,而且还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年幼的儿子。 贾斯丁的“垃圾艺术品” 4年来,身为广告公司艺术总监的26岁的美国青年贾斯丁·吉内克,经常会在周末的半夜,手戴建筑工人特备的手套,在纽约市中心的41条街道上捡垃圾。无论街角一个被丢弃的咖啡纸杯,还是地面上的万宝路烟头,或者一张皱巴巴的地铁车票,在他眼里都是纽约市独一无二的细节痕迹。他会用艺术家的专业眼光将它们重新放在一个漂亮的包装盒里,并摆在自己的网站上出售。 售价从10美元到100美元不等,据说他已经卖出过1000多套这样的“垃圾艺术品”。 贾斯丁正准备把自己的经营理念逐步传播到世界上的其他城市,目前伦敦、柏林、耶路撒冷、东京、都柏林、罗马等城市都开始有人响应。 upcycling From Art Povera to upcycling? 上世纪60年代在意大利诞生了“贫穷艺术”,从此化腐朽为神奇的美学不仅在艺术领域大行其道,也影响了设计领域 韩国Touch4good The big issue 犀利哥卖杂志? John bird Gordon Roddick 创造一本能与报摊、任何新 闻出版品相媲美的由流浪 者贩售的杂志 它从一份报纸和10个流浪汉开始,如今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业模式。 80年代末的伦敦街头到处是流浪者,虽然当时有很多支援无家可归者的慈善机构,但却很少有人为流浪者提供就业机会。这些慈善组织投入大量资金为流浪者们提供住所、食物、书籍以及衣服等等,然而,这反而使后者失去了“自立更生”的愿望,剥夺了他们摆脱贫困、寻求自我发展的机会。 90年代初,英国著名的护理品企业美体小铺的创始人戈顿·罗迪克在纽约看到流浪者在街头卖报,很受启发,把它介绍给了自己的朋友约翰·伯德。 伯德出生在伦敦诺丁山的一个穷苦爱尔兰人家庭,五岁时就无家可归,七岁到十岁时在孤儿院生活。到了十几岁时,他又因偷窃进入了监狱。他知道,流浪者不是没有自给自足的能力,而是没有能够获得生存的机会。伯德说:“我恨那些给我钱的人,因为‘施舍’同时也是‘剥夺’,‘施舍’把你变成一个必须依靠他人生存的人。” 于是1991年,伯德和罗迪克一同创建了《大问题》杂志。第一期《大问题》只有10个流浪者参与,但没有想到,几百份杂志一下子就销售一空。接下来的几年,《大问题》的销量也屡创新高。很快,杂志有了自己的办公室,也从月刊变为周刊。在创刊的第一个十年中,这份杂志卖出了5千多万份,其售卖的流浪者也从中获得了超过5百万英镑的收入。 《大问题》杂志的读者群非常广泛,跨越各个年龄层。很多名人也愿意支持《大问题》,为其提供独家专访的机会。足球明星贝克汉姆就是《大问题》杂志的忠实支持者。 面对迅速扩大的业务,伯德对销售人员的管理作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销售人员必须是无家可归者,并在英国有合法的工作权。每个销售人员都挂牌上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