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与评析
《亚太经济》2008年第5期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与评析
郑有国1 吴少波2
《内容摘要l 对外开放是从经济特区的试验开始的;经济特区的设立是对比较优势原则的重新尊重和非
均衡协调发展的重新肯定;在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影响下为我国融入世界经济,提高国际市
场上的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I 经济特区 非均衡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战略
A
《中国分类号IF120.4《文献标识码I
一、经济特区:资源配置的新方式 当时的环境条件下,仍然不便于大规模、1大范围地借
经济特区尝试了一种通过非政府力量或通过市场 鉴西方经济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行任何一项经济改
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新方式,这种尝试也已经被实践 革都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的前所未有的尝试,不
证明是相当成功的。 确定性风险很大。。不论是国际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改
(--)创立经济特区的战略剖析 革中出现的动荡,还是在国内人们长期深受政治不稳
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突破口,从开放的 定带来的切肤之痛,都警示执政党要在稳定的条件下
角度看,它起到了“窗口”作用;从改革角度看, 进行改革,要把尝试性改革产生的风险控制在最小的
它起到了“试验田”的作用;从发展的角度看,它起 影响范围之内。
了示范、辐射作用;从统一祖国的角度看,它起到了 第三,广东和福建两省具有临近港、澳、台的前
连接点作用[1]。具有如此重大意义的战略试点,全部沿优势,容易吸引这些地区的华人资本,形成在更大
都集中在远离政治重镇的南方沿海地区,原因何在? 范围内吸引国际资本的示范效应。因此,港澳资金一
结合当时的背景进行剖析,可以一窥当时国家经济发 直是经济特区主要的境外客商投资来源,即使在特区
展战术的预备意图。 出现了外资来源多元化趋势之后,港澳资金也仍然占
第一,将经济特区的试点都选定在南方地区,不 重要地位,到1986年,特区吸收的外资中港澳资金
至于因可能出现的风险而影响了北方政治中心的稳 占了90%。与港澳地区距离稍远些的厦门特区,港
定。此外,这几个地区和大多数的沿海地区一样,几 澳资金在其实际吸收外资总额中的比重,虽不及上述
乎没有多少工业基础,譬如深圳原本就是一个荒僻的
小镇,所以在上面进行一次前所未有、不够确定的试 后,由于台资投入较多,才发生位次的变化。随着海
验,所要承担的机会成本就小得多;而一旦成功,则 峡两岸关系走向缓和,台商到厦门投资日趋活跃,
为在其他地区推广经验提供更充分的依据——通过这
种新的经济运作模式,可以在荒山辟野造城,有一定
基础的老工业基地当然更可以借经腾飞。 一半以上是产品外销比例高的台资。台资在厦门的境
第二,固定划出一片地区,在限定的范围内进行 外客商投资中已居首位,厦门特区成为开展对台经贸
半封闭的试验,把可能的风险控制的一定范围内。在 活动的重要基地。直到1986年以后,特区吸收外资
收稿日期:2008年5月20日
作者简介:1.郑有国,福建社会科学院亚太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福州,35001。
2.吴少波,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福州,350108。
72
万方数据
《亚太经济》2008年第5期
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资金在特区 五大经济特区的发展,自始至终解决的不仅仅是
的投资增多。在深圳特区,较为明显的外资多元化发 特区自身发展的问题,而且主要不是为了解决特区自
生在1986年,这一年港资的比重下降到70%,而外身的发展问题,这正是特区在政策选择时不同于其他
国投资上升到30%,有26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到深地区的关键所在[3]。
圳特区办企业。到1988年,就有更多的外国商人前 首先,经济特区的发展在本质上是要寻求市场化
来特区投资,仅美商在厦门特区就办了26家企业。 的力量,这是对旧体制下经济发展思路的最直接挑
外资来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