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程地质学基础.》.doc
*一* 10月9日 绪论
1.工程地质学定义: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属于应用地质学范畴。
2.研究对象:研究地质环境与工程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促使二者之间的矛盾转化和解决。
研究核心: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二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研究任务:1)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2)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作出确切的结论。
3)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
4)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建议。
5)根据建筑物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6)为拟定防治和改善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4.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学科:土力学、岩体力学
地质结构(地质结构、岩体结构、地应力)
地貌(地表形态)
水文地质(地下水的储存和运移)——学科:水文地质学
**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如:火山喷发、地震、滑坡 分为外/内/人为)
天然建材
5.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如:岩土工程——地基承载力、地基沉降量、降水水位、边坡基坑问题
矿山开采——围岩稳定性、边坡斜坡问题、水文问题
6.研究内容:1)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
2)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
3)工程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
4)区域工程地质的研究——大范围
5)环境工程地质的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地质的影响
7.研究方法:自然历史分析法(地质学分析法) 定性,从地质角度分析
数学力学分析发(定量分析计算评价) 定量研究方法
模型模拟试验法(仿实体演绎) 定量研究方法
工程地质类比法(经验借鉴类比法)常用 定性/半定量评价,较粗略
8.相关学科:1)地质学分支学科——动力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学、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地质学
2)高等数学、应用数学、工程力学、弹性力学、土力学、岩体力学
3)物理学、普通化学、物理化学、胶体化学
4)工程建筑学、环境学、生态学
9.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及我国工程地质学的成就
*二* 10月11日 工程地质条件
1.举例分析:高山峡谷地区——地质结构往往很复杂,多断层,甚至有活动断层。河谷深切,沟谷发育,地势高耸,斜坡陡峭。地下水往往为埋藏较深的基岩裂隙水,富水程度较低,但地下水交替强烈,水质多为低矿化而不具侵蚀性的淡水,但如遇有可溶性碳酸盐岩或大的断层破碎带,则往往为强富水带。崩塌、滑坡、泥石流广泛发育,且规模往往很大。天然建材以石料、粗骨料丰富,细骨料土料贫乏为特征。
2.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演化论:工程地质条件在长期自然地质历史发展演化过程中形成,自然地质历史发展演化的区域性规律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带性规律控制着工程地质条件及其空间分布与组合规律性,促使工程地质条件形成、发展演化的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它们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制约,控制工程地质条件的形成和演化。
3.工程地质条件形成的控制因素:区域性、分带性规律。
1)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大地构造
2)外动力地质作用起源于地球外部能,表现为岩石圈表层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如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自然地理环境
4.中国工程地质条件的分区分带性:
中国大地构造环境——
1)缓变区:最厚:中国西部青藏高原,厚60~70km——地壳厚度缓变区
最薄:东部沿海平原,厚30~35km——地壳厚度缓变区
中等:甘新地壳厚度缓变区,厚约50km
中国中部地壳厚度缓变区,厚38~40km
2)陡变带:青藏高原周边:喜马拉雅陡变带、昆仑-祁连陡变带、贺兰-龙门陡变带
中等-最薄两大区间:兴安-太行-武夷陡变带、
东南沿海地区陡变带、台湾东部地区陡变带
西北地区:阿尔泰陡变带、天山地壳厚度陡变带
3)四大陆间增生褶皱区或陆间褶皱造山带
4)新构造活动带:较近期的褶皱山区、新生代以来的断陷盆地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
地貌轮廓的三级阶梯: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多样性气候分区:赤道、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治疗原则及用药注意事项.pptx VIP
- GP规范中文版2.2_原创精品文档.pdf VIP
- 安徽灿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招聘简章.PDF VIP
- 制粉系统外委维护技术协议..doc VIP
-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设备设计》期末知识点复习习题(含答案).pdf VIP
- 儿童流行性感冒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4)解读 PPT课件.pptx VIP
- 华东理工大学《过程流体机械》期末复习资料.pdf VIP
- GB50236-201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docx VIP
-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选型手册V2.6.pdf
- 凯恩帝K1000Mi-A,K1000M4i-A说明书(连接调试篇).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