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三矿竖井15#煤扩三区采区设计说明书.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矿竖井15#煤扩三区采区设计说明书

XX竖井15#煤扩三区采区设计说明书 工程编号: 工程规模:2400kt/a 矿 长: 总 工 程 师: 生产分部部长: 主任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设 计: XX集团XX XX竖井15#煤扩三区采区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目录 第一节 采区概况 2 第一节 采区范围及储量 6 第二节: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7 第三节 采区巷道布置 7 第四节 采煤方法 12 第五节 采区煤柱 13 第三章 采区通风与安全 13 第一节 通风 13 第二节 采区安全 17 第一节 采区运输设备 19 第二节 采区排水设备 22 第一节 采区供电 24 第三节 采区信号、照明及通讯 28 第六章 施工组织 29 第一节 采掘衔接与巷道总工程量 29 第三节 施工方法 30 第七章、采区主要经济指标 31 第一章 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 采区概况 采区位置 本区地表位于东西畛、屹驼村与红岭山、石存沟之间。井下位于扩一区的西部,北部为扩二区,西部及南部为XX和新景矿矿界。 采掘情况:本区东部的扩一区K8101、K8103、K8104、K8106、K8108、K8105工作面已采,K8110工作面正在开采,K8112、K8107工作面正在掘进。北部扩二区K8206工作面正在开采。西部及南部相邻的新景矿未开采。 本区上覆8#上、8#下、9#、13#煤层为零星孤立块段,并且大部分为表外储量,12#煤层中部及西北部为不可采及表外储量,仅东部及南部有部分可采。 二、地表及地层情况 本区北东部为东西畛风井(已留保护煤柱),北西部为东西畛、屹驼村,根据集团公司XX地字(2005)648号文件精神,集团公司决定对村庄进行异地搬迁,故不留保护煤柱。 本区地表地形中西部高,多为山梁地段,东部芦湖沟、南坨沟、石存沟低,多为山坡沟谷。地层由老到新依次出露为:P21、K11、P22、K12、P23及Q2+3。 本区属滹沱河水系,主要积水为芦湖沟及其支沟(南坨沟、石存沟),均为季节性河沟。 本区15#煤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煤层。 太原组煤系地层厚约113米,主要岩性为粉砂质泥岩、细一粗粒砂岩、灰岩、泥岩及各煤层。本区8#、9#、13#煤层(局部可采煤层)为不稳定煤层,12#煤为较稳定煤层,15#煤层为稳定煤层。 主要标志层有: K1砂岩、K2(四节石)灰岩、K3(钱石)灰岩、K4(猴石)灰岩、K4砂岩。 15#、13#、12#、11#、9#、8#煤层。 三、煤层及顶底情况 本区15#煤层总厚5.04-7.13米,平均为5.91米,净煤层厚4.86-6.12米,平均厚5.53米。煤层结构复杂,主要含三层夹石:距顶板1.05米左右的夹石,层位稳定,厚度平均0.13米;煤层中部发育一层稳定性较差的夹石,厚约0.10米;距煤层底板0.70米的连岩石,层位较稳定,厚约0.15米,另外,本区中部3-31钻孔附近距底板约0.3米处发育薄层煤与夹石互层现象(俗称驴石),属原生冲积所致。 综观本区煤层呈北东高、西南低的趋势,最大标高580.0米,最低标高464.0米,高差116.0米。煤层倾角3-8度,平均5度。 煤层老顶为四节石灰岩,厚度9.80-11.90米,平均为11.65米,主要岩性特征为两层泥岩、三层灰岩组成,局部赋水。 直接顶为泥岩,厚度为0.-0.4米,平均为0.11米,主要岩性特征为黑灰色,局部相变为粉砂质泥岩。 煤层直接底为粉砂质泥岩,厚度为0.40-4.33米,平均为2.03米,呈灰黑色。 四、煤质 15#呈钢灰色,有金属光泽,硬度为2-3,容重1.435,呈光亮、半光亮型。 其主要工业指标为: 煤层 Mad A V FC S P Q Y 工业牌号 15# 1.40% 19.39% 8.55% 2.32% 36.09MJ/Kg WY-3 五、地质构造 综观本区15#煤层为一轴向NE的褶皱构造形态,北东部地层产状变化较大,紧密褶皱发育,西南部产状变化较小,呈宽缓褶皱状态,东西畛风井至本区西南为一轴向EW转NE的向斜构造,两翼倾角平缓,为3°—6°,其西北为一轴向NE,向SW倾伏的背斜构造,两翼倾角4°—8°。 预计在向斜的东翼,背斜的西翼有走向断裂构造发育。 本区上覆煤层仅开采裕公井的扩二区3#煤,根据3#煤层及15#煤层邻近区开采资料分析,本区东部及东南部陷落柱较为发育。预计长轴在60—130米之间不等,短轴40—60米,其他地段陷落柱发育较差。 六、水文地质 本区地表芦湖沟及其支流均为季节性河沟,上覆煤层仅3#煤层开采,其它煤层均未开采。K2、K3、K4灰岩及K6砂岩为弱含水层。区内7个钻孔封孔情况不详。 15#煤层盖山厚度在371—624米,预计芦湖沟河流对开采 无直接影响。 本

文档评论(0)

jiqinyu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