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和废气监测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空气和废气监测课件

吸收液的选择原则: ①与被采集的物质发生不可逆化学反应快或对其溶解度大; ②污染物质被吸收液吸收后,要有足够的稳定时间,以满足分析测定所需时间的要求; ③污染物质被吸收后,应有利于下一步分析测定,最好能直接用于测定; ④吸收液毒性小,价格低,易于购买,并尽可能回收利用。 第四节 颗粒物的测定 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项目主要有: 自然降尘量及其组分的测定 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 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测定 一、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 (一)测定方法 GB/T 15432-1995 中测定总悬浮颗粒物的方法,适合于大流量或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进行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该方法的检测限为:0.001mg/m3。 该方法不适用于TSP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时滤膜阻力大于10kPa的情况。 (二)测定原理 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则空气中粒径小于100μm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即可计算TSP的质量浓度。滤膜经处理后,可进行化学组分测定。 TSP采样器 (三)主要仪器 (四)计算公式 大流量或中流量采样器、流量计、滤膜、恒温恒湿箱、分析天平。 注意:所使用的每张玻璃纤维滤膜在使用前均需用X光片机进行光照检查,不得使用有针孔或任何缺陷的滤膜采样。 式中,W为阻留在滤膜上的TSP质量,mg;Qn为标准状态下的采样流量,m3/min;t为采样时间,min。 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测定 (一)测定方法 测定PM10广泛采用重量法(GB/T 17095-1997)。 (二)测定原理 使一定体积的大气进入切割器,先将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物分离出去,小于10μm的颗粒物被收集在预先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即可计算出PM10的浓度 (mg/m3)。 式中,为可吸入颗粒物浓度,mg/m3;m1、m2分别为采样前和采样后滤膜的质量,g;Vt为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m3。 三、自然降尘量及其组分的测定 (一)自然降尘量的测定 按前面所述的自然积集法中的湿法采样方法进行采样。采样结束后,剔除集尘器中的树叶、小虫等异物,缸内溶液和尘粒全部转移到500mL 烧杯中,加热蒸发浓缩至10~20mL 后,再转移到已恒重的瓷坩埚中,在电热板上蒸干后,于(105±5) ℃ 烘箱内烘至恒重。然后按下式计算降尘量: 测定方法采用重量法(GB/T 15265-1994),步骤如下: 式中,W1为降尘瓷坩埚和乙二醇水溶液蒸干并在(105±5)℃恒重后的质量,g;W0为在(105±5)℃烘干至恒重的瓷坩埚的质量,g;Wa为加入的乙二醇水溶液经蒸发和烘干至恒重后的质量,g;S为集尘缸口的面积,cm2;n为采样天数,精确到0.1d。 (二)降尘组分的测定 通过对降尘组分的测定,可以分析判断污染因子、污染范围和程度。其分析过程如下: 降尘组分分析过程示意图 第五节 大气降水与污染源监测 一、大气降水监测 (一)监测的目的 掌握大气降水中污染物的主要组成、性质及有关组分的含量。 为分析大气污染状况和提出控制污染途径、方法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特别是酸雨对土壤、森林和湖泊等生态系统的危害及对新材料的腐蚀作用。 (二)酸雨的监测 硫酸、亚硫酸 H2SO4、H2SO3 硝酸、亚硝酸 HNO3、HNO2 氮氧化物 ( NO和 NO2) 二氧化硫 SO2 酸雨 引起酸雨的化学物质 将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酸雨已成为我国日益严重的区域性环境问题。 酸雨的测定步骤包括布点、采样、样品保存及分析测定。在酸雨监测中,常规分析监测项目包括: pH值的测定 电导率的测定 Cl-的测定 SO42-的测定 NO3-的测定 NH4+的测定 K+、Na+、Ca2+、Mg2+等离子的测定 二、污染源监测 大气污染源:导致大气中污染物的发生源,常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监测的目的: 检查污染源排放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否符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评价净化装置的性能和运行情况及污染防治措施的效果; 为大气环境管理及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流动污染源:指汽车、柴油机车等交通运输工具,其排放废气中也含有大量的烟尘和有害物质。 固定污染源:指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所用的烟道、烟囱及排气筒等。它们排放的废气中既包含固态的烟尘

文档评论(0)

hao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