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41.12.7 偷袭珍珠港 1942.1 美破译JN-25 1942.4 美轰炸东京、神户等 1942.5 中途岛之战 Example: Replace each letter with the one 3 letters later: ci = E(pi) = pi + 3 Exercise E (“COMPUTER SCIENCE”) ? D (“qf vwdwh”) ? 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不懂信息安全,)是庸才也。 ——诸葛亮 9.3 常用加密算法 双钥加密算法的主要特点如下: 1)用加密密钥PK对明文m加密后得到密文,再用解密密钥SK对密文解密,即可恢复出明文m,即 DSK(EPK(m))=m 2)加密密钥不能用来解密,即: DPK(EPK(m))≠m ;DSK(ESK(m))≠m 3)用SK加密的信息只能用PK解密;用PK加密的信息只能用SK解密。 4)从已知的PK不可能推导出SK。 5)加密和解密的运算可对调,即 EPK(DSK(m))=m 双钥密码体制大大简化了复杂的密钥分配管理问题,但公钥算法要比私钥算法慢得多(约1000倍)。 9.3 常用加密算法 RSA算法 RSA体制是由R.L.Rivest、A.Shamir和L.Adleman设计的用数论构造双钥的方法,它既可用于加密,也可用于数字签名。RSA得到了世界上的最广泛应用,ISO在1992年颁布的国际标准X.509中,将RSA算法正式纳入国际标准。1999年,美国参议院已经通过了立法,规定电子数字签名与手写签名的文件、邮件在美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在Internet中广泛使用的电子邮件和文件加密软件PGP(Pretty Good Privacy)也将RSA作为传送会话密钥和数字签名的标准算法。 RSA算法的安全性建立在数论中“大数分解和素数检测”的理论基础上。 9.3 常用加密算法 RSA算法表述 假定用户A欲送消息m给用户B,则RSA算法的加/解密过程为: 1)首先用户B产生两个大素数p和q(p、q是保密的)。 2)用户B计算n=pq和φ(n)=(p-1)(q-1)(φ(n)是保密的)。 3)用户B选择一个随机数e(0eφ(n)),使得(e,φ(n))=1,即e和φ互素。 4)用户B通过计算得出d,使得d×e mod φ(n)=1(即在与n互素的数中选取与φ(n)互素的数,可以通过Euclidean算法得出。d是用户B自留且保密的,用作解密密钥)。 5)用户B将n及e作为公钥公开。 6)用户A通过公开渠道查到n和e。 7)对m施行加密变换,即EB(m)=me mod n=c。 8)用户B收到密文c后,施行解密变换 DB(c)=cd mod n=(me mod n)d mod n=med mod n=m mod n 数论运算法则: 9.3 常用加密算法 a=b mod n ,则 b=a mod n a=b mod n ,b=c mod n,则 a=c mod n a mod n=b mod n ,则 (a-b) mod n=0 [(a mod n) +(b mod n)] mod n =(a+b) mod n [(a mod n)-(b mod n)] mod n =(a-b) mod n [(a mod n) *(b mod n)] mod n =(a*b) mod n 例: 计算 154 mod 12 9.3 常用加密算法 例: 明文为“HI”。则操作过程如下: 1、设计密钥公钥(e,n)和私钥(d,n) 令p=11,q=5。取e=3,计算: n=p*q=55,求出φ(n)=(p-1)(q-1)=40 计算:e×d mod φ(n) =1,即在与55互素的数中选取与40互素的数 得:d=27(保密数)。因此:公钥对为(3,55),私钥对为(27,55)。 2、加密: 按1-26的次序排列字母,则H为8,I为9。用公钥(3,55)加密: E(H)=83 mod 55=17 E(I)=93 mod 55=14 即密文为:QN。 3、解密: D(Q)=1727 mod 55=8 D(N)=1427 mod 55=9, 还原成功。 9.4 认证技术 认证的目的有三个:一是消息完整性认证,即验证信息在传送或存储过程中是否被篡改;二是身份认证,即验证消息的收发者是否持有正确的身份认证符,如口令或密钥等;三是消息的序号和操作时间(时间性)等的认证,其目的是防止消息重放或延迟等攻击。认证技术是防止不法分子对信息系统进行主动攻击的一种重要技术。 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