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现实选择:混合标准
论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现实选择:混合标准
【 标 题】论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现实选择:混合标准
【英文标题】The Realistic Choice of Standard of Proof in Criminal Procedure:Mixed Standard
RUAN Fang-min,FENG Li-qiang
(Department of Law,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8,China)
【 作 者】阮方民/封利强
【作者简介】阮方民(1957-),男,安徽芜湖人,浙江大学法学院法律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刑事法研究 浙江大学 法律系,浙江 杭州 310028
封利强(1973-),男,河北平山人,浙江大学法学院法律系200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刑事法研究。浙江大学 法律系,浙江 杭州 310028
【内容提要】目前刑事诉讼法学界在证明标准问题上存在着“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争论。这两种观点均未能全面把握刑事诉讼证明的两个阶段和双重属性,各有缺失。客观真实标准是最理想的证明标准,但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实现单一的客观真实标准的条件,现实的选择是实行兼采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混合标准。
【摘 要 题】证据理论
【英文摘要】There are two opposite viewpoints on standard of proof in criminal procedure:the”objective truth”doctrine and the”legal truth”doctrine.Both viewpoints fail to wholly grasp the double phases and attributes of proof in criminal procedure and so are unilateral.The standard based on”objective truth”is the most ideal standard of proof.However,the present conditions in China are not good enough for us to adopt the standard solely based on”objective truth”.It seems that the realistic choice is to adopt the mixed standard based on both”objective truth”and”legal truth”.Since the transformation is bound to occur from”legal truth”to”objective truth”,we should make efforts to gradually accomplish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mixed standard to the standard solely based on”objective truth”.
【关 键 词】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客观真实/法律真实/混合标准
criminal procedure/standard of proof/objective truth/legal truth/mixed standard
【 正 文】
[中图分类号]D9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42X(2002)05-0138-09
证据问题是刑事诉讼的基础和核心,在一定意义上讲,整个刑事诉讼活动,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认定进行的[1]。证据制度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其中的证明标准问题已成为近来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学界已开始对我国多年来一直采用的客观真实标准进行反思,从实际出发来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证明标准。目前,在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问题上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即客观真实说和法律真实说。
笔者拟从刑事诉讼证明的双重属性出发来揭示其对立的根源,并试图探索一种兼采二者合理之处的证明标准模式(注:本文限于篇幅,只讨论法院做出有罪判决时,要求控方就犯罪构成要件事实进行证明所要达到的标准。)。
一、刑事证明标准问题上的“两说”之争
我国传统的证明理论认为,刑事诉讼的证明要求是达到客观真实。所谓客观真实,就是“司法机关所确定的事实,必须与客观上实际发生过的事实完全符合,确定无疑”[2](p.78)。更确切地说,就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所认定的有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事实必须与客观上实际存在过的事实一致,归根到底,就是要求司法人员的主观认识必须符合客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