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利水电工程毕业设计_海晏县金滩渠节水灌溉示范工程
前 言
该设计是根据青海省海晏县当地具体的地质、地形、以及水文条件,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农作物生长周期为依据,对海晏县金滩渠下游进行节水灌溉改造。
海晏县金滩渠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是一项农田水利工程。涉及金滩乡道光、光明两个村2100亩农田节水灌溉。本着灌区改造的经济合理性为原则,对部分干渠渗漏严重的地段进行衬砌,支、斗、农渠渠道进行现浇混凝土浇筑。该设计主要计算说明该地区的农作物灌溉制度,渠道的利用系数,推求干、支、斗、农渠的设计流量,确定渠道断面尺寸结构等。
该设计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系张伯平、宋松柏教授的指导下完成,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对设计说明书中的错误和不妥之处,恳请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
* * * (姓名)
2007年6月5日
摘 要
海晏县金滩渠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涉及金滩乡道阳、光明两村2100亩农田节水灌溉。上游灌溉面积为1500亩,下游灌溉面积为600亩。属于Ⅳ等小(2)型工程,干渠主、次要建筑物均按5级设计。是海晏县主要的农业灌区。灌区以金滩渠为水源,从哈勒景河引水,由于金滩渠年久失修,渠道渗漏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灌溉方式落后,水的浪费较大,因此需要对金滩渠干、支、斗、农进行衬砌改造。根据拟定的灌区灌溉制度,确定灌区的灌水定额。根据金滩灌区以往的灌水经验、渠床地质条件和我省衬砌渠道运行现状,拟定渠系水利用系数,推求干、支、斗、农渠道的设计流量,进行典型地块的布置。根据干、支、斗、农渠道的设计流量,确定干、支、斗、农渠的断面及其渠系建筑物。
【关键词】 灌溉制度;设计流量;典型地块
1 自然地理概况
1.1地理位置及范围
海晏县隶属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湖畔,北接祁连、门源,东临大通、湟中,南连湟源、共和,西通刚察,地理位置为东经100o23ˊ~ ~ km,南北长102.2km,总面积4436.73km2。距省府西宁市100Km。
1.2 水文气象
1.2.1 水文
金滩渠工程始建于70年代,以哈勒景河水作为水源,设计引水流量1.0m3/s,加大引水流量1.5m3/s;防洪排砂顺畅,水源可靠。
近年来,海晏县水质检测部门依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中国地表资源质量年报》的暂行规定我省多年水质检测的一般方法,对湟水支流的哈勒景河站断面作了地表水的水质评价,其结果为PH值8.4,呈中偏碱性,总硬度102mg,氨氮含量0.03mg,氰化物、砷化物、汞及大肠杆菌等均未发现水质评价为:汛期和非汛期均为二级,水质优良,符合饮用、渔业、农灌用水的要求。区内地下水化学成分有着明显的分带性,由于受地貌岩性等条件的制约,区内地下水化学成分以HcO3、Ca、Mg等离子为主,并以低矿化度为特征,大面积分布于山区、海晏盆地和青海湖盆地的甘子河地区。经有关部门对水质的化验评价指出,该水除铁离子含量普遍偏高外,其他项目指标均未超标,基本能满足饮用、农灌对水质的要求。
1.2.2 气象
金滩渠灌区地处祁连山系东部大通山脉东南侧,据有关资料表明,工程区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总的特点是:降水少,蒸发大,气候干旱,雨热同季,寒冷期长,温凉期短,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温度的垂直变化明显,地区差异显著。灌区东部河谷地带,热量条件好,对喜凉耐寒作物的生长发育比较有利,适宜发展小麦、油菜、青稞、蔬菜、人工饲草及中药材等。其余地区,生长季短,没有绝对无霜期,是比较理想的牧业区。此外,春旱、风沙、霜冻、冰雹等自然气象灾害较为频繁,对农牧业生产威胁较大。根据有关气候资料表明,该地区农业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1)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全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80~2750h,日均温稳定通过0℃期间的日照时数在整个灌区范围内为1500 h左右,日均温稳定通过5℃期间的日照时数为390~1000h,年内各月的日照时数以七月为最多,一月为最少,日照百分率的年内变化几乎与日照时数相反,十二月最高,六月最低;境内太阳总辐射量为145~160KJ/Cm2,并随地域的变化由南向北减少,年内变化为七月份最多,十二月最少。生理辐射量为687~5 KJ/Cm2,日均温≧0℃期间的太阳总辐射量为63~98KJ/Cm2,生理辐射量为30~46KJ/Cm2。日均温≧5℃期间的太阳总辐射量为24~66KJ/Cm2,生理辐射量为11~31KJ/Cm2。由此可见,区域内热量及光能资源是比较丰富的。
2)气温垂直分布明显,热量适中,昼夜温差大
该地区年平均气温为-0.2~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