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艺随笔二篇:咬文嚼字 不求甚解PPT-中职语文基础上册课件.ppt
《不求甚解)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读书要把握住精神实质,不要死抠字句,求其表面。 咬文嚼字 不求甚解 反复修改 精益求精 观点: 把握精神实质 不拘于表象 侧重点: 写作 读书 角度: 态度 方法 关系:相辅相成,并行不悖 《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两文主旨是否矛盾? 不矛盾。《咬文嚼字》是强调创作要反复修改,精益求精。《不求甚解》强调读书要把握精神实质,不要困于表面现象。前者侧重写,后者侧重读。同时,即使都是读书或都是写作过程,精益求精、反复修正和把握精神实质、不拘表面这两点要求也要同时具备,两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另外,“咬文嚼字”是谈学习的态度,“不求甚解”是谈学习的方法,两者角度不同,精神一致。 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学习目标 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3.分析评价课文观点,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4.培养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精练相吻合”的谨严精神。 炼字 曾国藩率领武装与太平军作战初期多次失败。清政府要求各地的地主武装头目写奏章总结与太平军作战的经验教训。曾国藩写到“屡战屡败”一词。当时作为师爷的左宗棠看罢大惊,劝其改为“屡败屡战”。咸丰帝看后大悦,湘军也因此得到了清政府的大力支持,势力越来越大。 朱光潜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年-1986年),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西方美学史》(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朱光潜 三座右铭: ①恒、恬、诚、勇(香港大学教育系求学) ②走抵抗力最大的路!(英国爱丁堡大学)) ③此身、此时、此地。( 20世纪30年代) “咬文嚼字” 义项A 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义项B 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义项C 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例 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 )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 C B A 找一找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本课中的“咬文嚼字”指的是什么? 1、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 2、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3、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 找出本文在论证中所运用的材料 (1)郭沫若听演员的意见改动《屈原》的一句台词。 (2)《水浒传》《红楼梦》中几句谩骂性的话语。 (3)《史记》对李广射虎的描写,王若虚对它的改动。 (4)韩愈帮贾岛斟酌诗句。 (5)“烟”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 (6)《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7)“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材料1:郭沫若听演员的意见改动《屈原》的一句台词。 观点:炼字的重要性。在结构上起到一个引起下文的作用。 分析作者运用这些材料要证明的观点 材料2:《水浒传》《红楼梦》中几句谩骂性的话语。 观点:古代伟大作家都注重炼字,古代伟大的著作都是炼字的典范。 材料3: 《史记》对李广射虎的描写,王若虚对它的改动。 观点: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 材料4:韩愈帮贾岛斟酌诗句。 观点:更动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 材料5:“烟”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 观点: ①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 的意义。 ②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 的意义。 材料6: 《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观点:善用联想的意义, 会使文章增色。 材料7:“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观点:联想意义的误用会造成流弊。 文章的结构 ①②自然段,写“炼”字的重要性。 ③④⑤自然段,写文字的改动关系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⑥⑦自然段,写文学写作要注重斟酌文字的联想意义。 ⑧自然段,总结全文,提倡人们在创作和欣赏中咬文嚼字。 本文的中心论点 无论阅读或写作,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郭沫若改字——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王若虚改字——繁简不同,意味不同。 韩愈贾岛推敲——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课堂训练 (一)下列句子中,红色的字词用的恰当吗,如不好,请修改并简析修改原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