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玻思–爱因斯坦凝结
■ PAGE 9 ■
物理雙月刊(廿四卷一期)2002年2月
玻思–愛因斯坦凝結
余怡德
清華大學物理系
前 言
(轉載自科學月刊2001.12月號)2001年的諾貝爾物理桂冠頒給了三位美國籍科學家:JILA研究中心的Cornell博士、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的Ketterle教授、科羅拉多大學物理系與JILA研究中心的Wieman教授。他們得獎是因實現「玻思–愛因斯坦凝結(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現象,以及在玻思凝結體(Bose condensate)的研究領域有卓越貢獻。「玻思–愛因斯坦凝結」是愛因斯坦於七十多年前所作的預測。他應用印度物理學家玻思(Bose)對光子的統計理論,預測理想氣體在極低之溫度下將發生的現象。玻思凝結體則是「玻思–愛因斯坦凝結」發生後的產物,一種前所未有的物質新狀態,而「原子雷射(atom laser)」及「理想凝體(ideal condensed matter)」這二個名稱貼切地描述了玻思凝結體的特殊性質。
從1980年起就有物理學家嘗試以實驗驗證愛因斯坦的理論預測。但「玻思–愛因斯坦凝結」現象要在非常低的溫度下才會發生,這麼低的溫度是阻礙許多實驗進展之因素。當雷射冷卻與蒸發式冷卻的發展足以讓我們達到前所未有的低溫時,「玻思–愛因斯坦凝結」的研究才現曙光。1995年七月Cornell和Wieman的研究群首次實現銣(元素符號為Rb)原子蒸氣的「玻思–愛因斯坦凝結」現象,同年的十二月,Ketterle的研究群也實現了鈉原子蒸氣的相同現象。實現「玻思–愛因斯坦凝結」至今的數年間,Cornell、Ketterle、Wieman及許多物理學家以玻思凝結體為對象,進行了眾所矚目及有趣的實驗與理論探討,例如物質波(matter wave)的干涉現象、原子光學(atom optics)、玻思凝結體的集體激發(collective excitation)模式、超流性(superfluidity)、渦流(vortex)現象、約瑟夫森(Josephson)超導效應、分子的「玻思–愛因斯坦凝結」、超化學(superchemistry)、費希巴赫共振(Feshbach resonance)、光速減慢、光資訊的儲存等,玻思凝結體的研究已成為物理領域的重要光環。
到底什麼是「玻思–愛因斯坦凝結」及玻思凝結體?實現「玻思–愛因斯坦凝結」所須的溫度有多低?雷射冷卻與蒸發式冷卻有何奧妙而成為實現「玻思–愛因斯坦凝結」的關鍵?「原子雷射」及「理想凝體」的名稱代表什麼樣的特殊物質性質?玻思凝結體會如何影響未來的物理發展與科技應用?且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這極低溫的物理世界。
什麼是「玻思–愛因斯坦凝結」
要瞭解「玻思–愛因斯坦凝結」,必須先說明統計力學和量子力學中的一些基本觀念。早在二十世紀初,物理學家發現微小粒子如電子、質子或中子等有自旋(spin)的特性,較大粒子如原子或分子的自旋則由其內部份子所組成。我們可以把電子帶有自旋且繞著原子核運動想像成地球會自轉且繞著太陽運動,電子的自旋就好比地球的自轉;相似自轉的情形,自旋也是有角動量的。依自旋角動量的差別可分為費米子(fermion)和玻思子(boson)。自旋角動量為基本單位之半整數(即1/2、3/2、5/2、…)倍的粒子是費米子,整數(即0、1、2、…)倍的粒子是玻思子。電子、質子或中子皆是費米子,一個電子加上一個質子所構成的氫原子則是玻思子。其他的原子亦依此原則可區分為玻思子和費米子,例如鈉、銣和鈣原子是玻思子,鈹和氮原子是費米子。費米子須遵守「庖立不相容原理(Pauli exclusion principle)」:沒有兩個粒子可以同時處在相同的能量狀態上;玻思子則無此限制。玻思子和費米子遵守不同的統計定律,只有玻思子才會發生「玻思–愛因斯坦凝結」的現象。
「玻思–愛因斯坦凝結」是一種相變(phase transition)現象,所謂相變是指物質狀態的驟然改變。舉例而言,水蒸氣於100?C時會液化,水分子間距離的驟然縮短就是液化的相變現象。那麼「玻思–愛因斯坦凝結」是何種狀態的驟然改變?愛因斯坦做了如下的預測:一群玻思子組成的系統中,玻思子的運動速度快慢代表能量狀態的高低。能量有個最低的極限,最低能量的狀態稱為基態(ground state),而基態所對應的能量大小是取決於這群玻思子周遭的位能環境。室溫時,粒子的運動速度快,速度快即代表能量高,沒有玻思子的的狀態是基態。當溫度下降時,粒子的運動速度跟著減緩,但基態的玻思子數目仍然非常稀少。持續降到某一臨界溫度(critical temperature),基態的玻思子數目會驟然增加,再稍低的溫度會使所有的玻思子皆聚集在基態上。綜言之,高於臨界溫度,幾乎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