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民俗风情论文.doc
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
《中国民俗风情论文》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姓名: xx
学号:xxxxxxxxx
教学班学生序号:72
任课老师:方胜虎
哈尼族民俗风情
哈尼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哈尼族主要分布的滇南地区,包括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玉溪市。哈尼族见于汉文史籍的名称,有和夷(蛮)和泥、窝泥阿泥、哈泥等。自称多达30余种,如哈尼、僾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布都、多尼、叶车、阿木等等。 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属藏缅语族彝语支。内部可分哈三种方言和若干土语。哈尼族没有传统的文字,20世纪50年代为其创制了一套拼音文字,今仍在试行中。
哈尼族男女老少都有自己喜爱的乐器:弦乐类的小三弦、大三弦、四弦和胡琴;管乐类的竖笛、栽秧号和把乌;簧乐类的口弦、小筚哩、大筚哩等。还有一种老年人喜爱的“小把鸟”。“把鸟”是哈尼族特有的乐器,以细竹管制成,长六七寸,五个孔,形状似笛,吹的一端需要加一个鸭嘴形的簧片。
4、舞蹈
哈尼族在逢年过节,结社集会,出殡送葬,男女青年社交活动和某些祭祀场合,都要跳各种舞蹈。表演形式有:单人舞、双人舞、多人集体舞等,从表演性质上可分为娱乐性舞蹈和祭祀性舞蹈。娱乐性舞蹈的气氛热烈、动作简洁、粗犷,主要在节日庆典时表演,像:“罗作舞”、“腊阿瑟”、“竹筒舞”、“鼓舞”等;祭祀性舞蹈主要反映哈尼人祈求神灵保佑和崇拜神灵的心理,气氛庄严肃穆,动作沉稳缓慢,如“木雀舞”、“棕扇舞”等。
5、美术
哈尼族的工艺美术,主要表现在刺绣、编织和日用器皿的浮雕上。妇女们能绣、挑、扣等几种方式刺绣各种图案和简单的花卉。多数地区的哈尼族习惯织素色布,但是西双版纳的哈尼妇女能用色线织出有美丽图案的花布和背包。哈尼男子喜好雕刻,他们喜欢在乐器、烟袋及针筒等小件器皿上雕上各种图形。
三、哈尼族礼仪
哈尼族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文化的民族,在哈尼族人的生活中有着丰富多彩的礼仪文化。
1、哈尼族的婚恋
“捶新郎”:新平等地自称卡多的哈尼族,迎亲时有一幕新娘“捶新郎”的喜剧。迎亲队到了女家,主客寒暄几句就开怀畅饮,双方家长也在那里大吃大喝,说东道西,似乎忘了这天是新娘出嫁的日子。过了好一阵子,头系红绸、胸前挂满银饰的新娘,才羞涩地缓缓出现在迎亲队前。当走到新郎面前时,她突然愠怒于色,举起双手向新郎劈头盖脸地捶去。这时,大家起哄助兴。只见新娘又哭又捶,新郎则东躲西闪,毫不还手。当新娘捶够了,突然破涕为笑时,新郎这才说“现在该走了吧”。在难分难舍之际,母女俩抱着又哭又唱。此时,新娘的兄弟姐妹强行把她俩分开,背起新娘就往外跑,迎亲队也尾随而去。据说,“捶新郎”的本意是考验新郎对爱情的忠诚。
2、哈尼族的丧葬
在哈尼族的人生礼仪中,葬礼是最为隆重的,哈尼族认为:“人生在世一辈子,死在阴间得永生”。因此,死仅仅是跨向另一世界的门槛,人的灵魂永不灭,因而要举行盛大的葬礼。
哈尼族葬礼中一般都有吃临终饭、续气、鸣枪宣告、易床、停尸、净身穿寿服、钉棺等一系列仪式。其中哭唱挽歌是最重要的部分,它贯穿了丧葬活动的始终。对挽歌唱词掌握得多寡深浅,无形中也成了衡量哈尼女子是否聪颖能干的尺度之一。姑娘少妇一遇丧事,便群起聚集丧家,实地摹仿学习。因而整个场面,真假哭声混杂而此起彼伏,热闹非凡。然而一曲丧家哀歌唱下,也足以让每个听者潸然泪下。
出殡前两天,丧家要请有名的摩匹(祭司)给死者念“指路经”和家谱,眼睛半睁半闭,手拿一把竹筒,每念完一段,竹筒便在地上“咚、咚、咚”敲击几下。归途中还须知道祖先名字,故摩匹也要不断念诵家谱,这样,死者才会顺利得到祖先承认。
3、哈尼族的节日
哈尼族节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吃新米饭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十月年为大年,按哈尼族的历法,十月是岁首。节期六天左右,具体日期各寨可先可后。这时正是大春上场,中猪肥的时节,有条件的人家都杀牲,糯米粑粑、蒸年糕、染黄糯米饭献天地祖宗;男女老少都着新装,亲友们互相走访;有男孩子的人家多在这个节日里请媒人去说亲,嫁出去的姑娘也要带着酒、肉和粑粑回娘家献祖过年;村里的老年人轮流到接到订婚礼物或有姑娘回家的人家去探望,分享一些礼品。墨江的部分哈尼族,年节里经常整个家族聚会餐(自带食品),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风俗,即前一年出嫁的新娘们,要集于村外山野里互相诉说自己的新婚生活,而严禁男子偷听。六月年也是个欢乐的节日,红河地区称苦扎扎”,日期一般在六月二十四日前后,节期三至六天。节日里,以村寨为单位杀牛祭秋房”,牛肉各户分回祭祖,青年们聚集在一起荡秋千”、摔角、狩猎、唱山歌,尽情欢乐。
大多居住在海拔800至2500米的山区哈尼族的服饰,因支系不同而各地有异,一般喜欢用藏青色的哈尼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以黑布或白布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银行业专业人员资格考试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分类模拟108含答案.pdf VIP
- 课件中国的行政区划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课件.ppt
- 上市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章程(标准版).docx
- 兴业证券-电子行业跟踪报告:比亚迪开启全民智驾时代车载摄像头迎机遇.pdf VIP
- 2024年家庭房产分配协议书范本6篇.docx VIP
- 汽车机械制图(第二版)模拟试题及答案2套.docx VIP
- DB33T 817-201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图形表达代码.docx VIP
- 煤制合成气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pdf VIP
- 第1讲: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坐标表示.docx VIP
- 第一次中华民国教育年鉴 教科书发刊概况.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