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消化系统疾病1创新.ppt
消化系统疾病 I 消化系统的组成 口腔 消化管: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消化腺:唾液腺、胰腺、肝 肝与胆道 (胆囊与胆管) cpc 患者,男,38岁,医生。突然上腹剧痛,并放射到肩部,呼吸时疼痛加重3小时,急诊人院。20多年前开始上腹部疼痛,以饥饿时明显,伴返酸、嗳气,有时大便隐血(+)。每年发作数次,多在秋冬之交和春夏之交,或饮食不当时发作,服硷性药物缓解。5年前疾病发作时解柏油样大便,人软,无力,进食后上腹痛加剧,伴呕吐,呕吐物为食物,经中药治疗后缓解。人院前3天自觉每天15时~16时及22时上腹不适,未予注意。人院前3小时突然上腹部剧痛,放射到右肩部,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人院。 体格检查: 脉搏110次/min,血压13.3/8kPa。神清,呼吸浅快,心肺(-),腹壁紧张,硬如木板,全腹压痛,反跳痛。腹部透视:双膈下积气。临床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诊手术。行胃大部切除术。 讨论题: 1.若在十二指肠溃疡处作一组织切片,镜下可见哪些病理变化? 2.用病理学知识解释疾病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症状和体征,以及所发生的并发症。 第一节 消化性溃疡病 peptic ulcer disease 以胃、十二指肠粘膜形成慢性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Duodenal ulcer :Gastric ulcer (3:1) ,患者多为青壮年,男多于女。 临床表现为周期性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本病呈长期性、反复发作。 病因及发病机理 1.胃液的消化及粘摸屏障破坏 正常的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有抵抗胃液腐蚀的功能,在( HP、药物、饮酒、吸烟、胆汁反流、胃炎等)引起胃液分泌增多和胃壁和十二指肠粘膜受到破坏,造成胃液中氢离子的逆向弥散,从而损害胃和十二指肠粘膜形成溃疡。 特征: G(-)杆菌,S形,长2.5-4?m,宽0.5-1.0?m, 2-6条鞭毛,微需氧菌,37℃, pH7.0~7.2, 流行病学:粪—口,或口—口传播。 自然人群中的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HP感染自愈率接近零。 在各种胃病中的检出率 慢性胃炎 53%~95% 胃溃疡病 60%~100%,平均84% 十二指肠溃疡 90%~100%,平均95% 胃癌 43%~78% 胃淋巴瘤(尤其是MALT) 90%以上 致 病 机 理 损害胃粘膜屏障:H+反向弥散 胃泌素关联假说:增加胃泌素释放, 使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增加。 2.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 大脑功能紊乱,可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与十二指肠溃疡有关;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蠕动减弱,食物刺激G细胞分泌胃泌素致胃酸增高,与胃溃疡有关。 3. 遗传因素 家族聚集现象,O型血发病高 病理变化 :多见于胃小弯及十二指肠球部 镜下 1.渗出层 2.坏死层 3.肉芽组织层 4.瘢痕层 (1)小动脉炎 (2)神经断端改变 结局及并发症 1. hemorrhage:最常见 2. perforation 十二指肠更容易发生 3. pyloric stenosis 4. canceration 小于1%。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概念: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 分为甲、乙、丙、丁、戊、庚六个类型,其中以乙型肝炎最常见。 本病多发,常见,男女、年龄无差别。 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症状伴有肝大、肝区疼痛。 病因:肝炎病毒 各型肝炎病毒特点 各型肝炎临床特点 发 病 机 制 肝细胞损伤机制(HBV为例) Dane颗粒:直径42nm HBsAg: D20nm, 有抗原性,无感染性 HBcAg: D28nm,有抗原性,有感染性 HBeAg:活动性的标志。 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是引起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因素, 靶抗原主要是HBsAg、HBcAg和肝细胞膜脂蛋白。 基本病理变化 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 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 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 肝细胞疏松化(水肿):肿大、胞浆疏松呈网状 气球样变(ballooning degeneration): 进一步肿大呈圆形,胞浆几乎透明 电镜:ER扩张、囊泡化、核蛋白体,MC肿胀,嵴断裂 肝细胞嗜酸性变(acidophilia):胞浆水分脱失、浓缩,嗜酸性增强 嗜酸性坏死:acidophilic necrosis 胞浆皱缩,核消失,呈均一浓染的圆形小体 肝细胞溶解坏死(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劳动教育五年级上册第一章劳动项目2《煮面条》教学设计.doc
- 副县长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doc VIP
- 注射水纯水纯蒸汽施工方案.pdf VIP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电力新能源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电气运行、检修、事故处理、安全操作规程(电气五大规程).docx
- 《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规范 大纲》.doc VIP
-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 Lesson 21-22课件.ppt VIP
- 2025贵州遵义南国大数据有限公司招聘10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网信体系下 网络舆情应对流程指南.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