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犯罪问题与刑释员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论文集
2014年中国社会学年会
犯罪问题与刑释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论文集
论坛主办单位:犯罪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央财项目城市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科研基地
上海政法学院应用社会科学研究院
论坛负责人: 吴鹏森
2014·7 武汉
目 录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天津市刑满释放人员社会保障调查研究 刘晓梅等1
社会资本和社会排斥: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的因素分析 吴鹏森 石发勇20
废除抑或改造:收容教育的应然归宿——以黄海波案为例 叶良芳等30
重考量刑公正与量刑差异 熊谋林等41
——德阳市五个基层法院的定量研究证据
艾滋病患者染病前的内心向度与染病后的生存困境 徐祥运等71
——以D市艾滋病患者为例的质性研究
公众对社区矫正的认知、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张大维等82
——基于湖北764个样本的调查
进城经历对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影响 吴鹏森 杨玲丽93
由惘及罪:进城农民工子女犯罪风险研究 高宇103
警司警诫制度与香港青少年犯罪的非刑事化处理 华智亚115
祛魅与妖魔:杀医的生成逻辑 梁德阔125
犯罪矫治研究中的“社会关切”因素探析:一个形而上的犯罪学视角 杜少臣138
吸毒人员的社会整合与毒品治理 林少真150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政策法规面临的挑战及反思 罗玲159
社区矫正在基层实施现状及建议:以湖北省为例 金小红 王永春172
西方城市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进展和趋势 周松青184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打造社会的“维稳器”* 罗小娟197
——由一起纵火案引发的思考
监禁刑对刑满释放人员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 徐楷203
农村治安状况研究——基于18个行政村治安现状的分析 潘石仁210
卖淫女被害的特征分析及预防 高畅218
进城农民工的困境与犯罪趋势研究 陆永博228
我国环境犯罪及其刑事立法分析 江雪苑236
社区矫正制度的管理体制研究 陈珍 颜晨广245
公众对少年犯刑罚的态度 翁思茗253
监狱之外:关于英格兰和威尔士刑释人员重新安置的几点思考 高畅译269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天津市刑满释放人员社会保障调查研究
课题组(
摘要:目前,天津市43个示范小城镇户籍的监狱服刑人员1391人,社区服刑人员1433人,总计2824人。课题组从43个示范小城镇4821名刑满释放人员(以下简称“刑释人员”)中随机抽取483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个案访谈为辅的方法收集资料,对调研对象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调研发现,天津市的小城镇建设为刑释人员带来更多的自谋职业机会,自谋职业的刑释人员占86%,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占绝大多数。虽然各地扎实推进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如东丽区对刑满释放特困人员临时救助西青区建立起集教育、培训、就业指导、食宿、帮教为一体的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
目前,我国监狱在押罪犯160余万人,平均每年有40余万服刑人员回归社会。据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和监狱局联合对刑释人员2004—2008年连续五年进行抽样调查。五年调查的刑满释放人员17478人,平均再犯罪率是6.25%,其中刑释流动人员平均再犯罪率是8. 05%。北京市监狱局通过2011至2013年连续三年在全市范围内对2007至2009年全部刑满释放人员开展回归社会后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五年内重新犯罪率为5.89%。刑释人员再犯罪往往呈现出主观恶性大、犯罪手段成熟和残忍以及黑社会集团化等特征,一些大案要案的主犯大多是刑释人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包括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刑期届满回归社会的人员。广义的刑释人员泛指被判处刑罚(包括徒刑、拘役、缓刑、管制);被监禁过;被处以劳动教养、收容教养而被强制教育改造过;因老、弱、病、残保外就医、监外执行;因有悔改或立功表现被假释等已经刑满、期满或在社会上执行的人员(夏宗素,2007)。
(一) 对刑释人员社会保护的相关理论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社会连带论
社会连带思想由孔徳提出, 经由涂尔干和狄骥, 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社会连带思想的核心是“社会相互关联性”(狄骥,1999:8)。现代犯罪学的社会连带论主张:犯罪是一种社会事实,就犯罪原因来说,其发生糅杂了犯罪人的个人因素与社会结构因素的相互作用;就犯罪危害而言,尽管大多数犯罪的对象是被害人个体,但其社会危害性不容小视——民众不安全感的盛行、秩序的紊乱、财产及健康的损失,加上追究犯罪的成本,诸如逮捕、审判、刑罚执行等等,都会造成社会财富的负增长。因而,帮助刑释人员适应社会生活,预防其再犯罪,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政府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pptx VIP
- HF75过氧化氢消毒液产品技术标准2023年.docx VIP
-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解读.pdf VIP
- 职教高考教程数学冲刺复习001集合与不等式.pptx VIP
-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写字表课文同步正楷练字帖.pdf VIP
- 蔬菜西甜瓜种子生产技术 番茄种子生产技术、蔬菜西甜瓜种子生产技术 番茄品种类型.pptx VIP
- 深度解读《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2010.pptx VIP
- 林场基本情况-国有河南卢氏东湾林场-国家林业局.DOC VIP
- 复合材料发展史.pptx VIP
- 2018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试题:第八章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