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世纪末以来中国洪涝灾害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pdf
第26卷 第12期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Vol26No1 2
2011年12月 JOURNALOFNATURALRESOURCES Dec.,201 1
19世纪末以来中国洪涝灾害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1 2 1
陈 莹 ,尹义星 ,陈兴伟
(1.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07;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应用水文气象研究院,南京210044)
摘要:基于1880年以来全国洪灾灾情、耕地面积以及东部地区年降水量数据,采用EMD分解、
MK趋势和突变检验与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19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洪涝灾害的变化特征,
及其与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 19世纪末、20世纪50—60年代和20世
①
纪末这3个时间段,是多世纪以来中国洪灾最剧烈的时期;其中19世纪末和20世纪50—60年
代的洪灾剧烈期均对应降水丰沛期,而20世纪末的洪灾剧烈期降水并不十分丰沛。 中国洪
②
灾存在多尺度特征,主要周期有27a、52a的年际变化、99a的年代际和205a、516a的几
十年际变化等;东部地区年降水量与洪灾变化周期对应关系较好。 从东部近50a来年降水量
③
变化来看,20世纪八九十年代洪灾上升并不是降水量增加的结果。降水强度增加、极值降水事
件增多可能是其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水土流失加剧、湖泊围垦等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
此外,水利投资强度的变化对近50a洪灾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关 键 词:洪涝灾害;降水变化;人类活动;MK检验;EMD分解
中图分类号:X43;P42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11)12-2110-11
在中国,洪涝灾害是造成损失最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据统计,1950—2008年全国年
均受灾面积达 4 2
97×10km 以上。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洪灾加剧十分显著,洪灾受灾
面积上升迅速,损失严重。我国自古就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历史上洪
[1]
涝灾害的研究历来受到重视。王静爱等 分析了18世纪中叶以来不同时段的中国水灾格
局,认为近百年来全国水灾中心呈现由黄淮海平原向东北、西部和南方转移的趋势。周俊华
[2]
等 根据中国1736—1948年历史洪涝灾害资料和1949—1998年报刊数据,分析了中国历
[3]
年洪涝灾害总的持续时间和平均持续时间的时空变化规律。方修琦等 分析了1644—
2004年中国洪涝灾害主周期的变化,并认为自1999年开始我国进入洪涝少发期。除了历
史洪涝灾害的研究外,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国洪灾变化也是一个研究热点。刘会玉
[4]
等 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1950—2001年洪涝灾害成灾面积的变化,认为“近年来我
国洪灾成灾面积的变化渐趋频繁,成灾面积在未来几年内将出现总体下降的趋势”。尹义
星等[5]基于复杂性测度对中国1950年代以来的洪灾受灾面积变化进行了研究。
洪涝灾害演变规律受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一般情况下,降水是影响洪灾
变化的最主要因素,然而考虑到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的影响广泛而深入,这一阶段
我国的洪涝灾害在统计特征和影响因素等方面与20世纪中叶以前存在差异,深入揭示不同
阶段洪灾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差异,对于认识洪涝灾害演变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具有
收稿日期:2011-03-04;修订日期:2011-09-01。
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03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 000 kV双回路特高压输电塔顺风向等效静风荷载研究.pdf
- 1 000 kV变电站主变110 kV侧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参数选择.pdf
- 1 000 kV同塔双回线路不平衡度及换位方式分析.pdf
- 1 00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潜供电流研究.pdf
- 1 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直流系统谐振特性与抑制措施.pdf
- 1000 kV交流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刚性跳线电晕特性.pdf
- 1000 kV特高压电力变压器绝缘水平及试验技术.pdf
- 106国道沿线样带区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潜力研究.pdf
- 110 kV输电线路电容降压取电系统雷电过电压分析.pdf
- 1100 kV_63 kA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研制.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