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数据经济时代隐私权新发展.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个人数据经济时代隐私权新发展.doc

个人数据经济时代隐私权新发展   一、个人数据经济时代的全面来临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球用户最多、影响力最大的社交网络公司脸谱(Facebook)月活跃用户已达到8.45亿。他完全改变了这个世界的社交生活。2012年5月在美国纳斯达克IPO,上市次日估值为1040亿美元,创下美国公司最高上市估值。这家成立于2004年的公司,起步初期一度连装修工程款付不起,却在8年时间里,投资回报率达到惊人的5000倍!而在国内,国内最热门的应用程序新浪微博上线近三年,截止2012年5月也已拥有超过3亿的用户,使其具有不可低估的传播价值与社会价值。[1]2012年9月11日,2012中国互联网大会,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宣布微信用户这个月可以突破2亿,一个只有598天的即时通讯工具让业界震惊不已。[2]   单就上述这类公司提供的产品本身而言,多是“免费”服务:“免费”注册登录、使用分享、扩展应用。那么,这些公司如何赢利呢?惊人的5000倍投资回报率,又是建立在何种预期之上?脸谱公司创办人兼CEO马克·扎克伯格曾就公司的盈利模式强调说“我们的核心理念是,这一代人中最可转换的事情之一是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可用信息。”而数月以来围绕着脸谱公司上市IPO的讨论和质疑,也让一种 全新经济模式“个人数据经济(personal data economy)”走入人们的视野。[3]正如美国电子边界基金会的一位律师说道:“Facebook正在做这样的一种交易,一边是一无所知的用户,另一边是需要用户信息的商业机构。”   个人数据经济包括各种智能手机、智能终端设备应用所衍生的经济产业链,其核心附加值正是基于海量的用户信息,构建出完整的消费者交易模型,有效减少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商家精准地进行各种服务、产品的营销推广,让市场交易成本大幅降低。据市场研究公司Rubinson Partners测算,这种经济形式2011年通过付费下载、广告、虚拟商品和其他产品已经产生了200亿美元收   入。[4]   二、个人数据经济时代隐私内涵与外延的扩展   数字化时代,人们的通讯、购物、消费、餐饮、出行、社交等各种社会交互行为已经大量通过网络完成,或者很大程度上借助网络来进行。真实的物理世界已逐渐与数字化的网络社会日趋同一。因此,隐私的核心载体实际已经表现为海量的个人资料数据信息。前文提到用户在使用诸如脸谱、新浪、腾讯等商业机构所提供的服务时,单从资金流动来看,的确免费。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当一个产品“免费”时,对价其实就是消费者自己。也就是说,其实广大用户为此所给付的对价——个人资料——正是当今经济运行中最令人垂涎的一种信息。个人数据经济时代里,隐私的内涵日益集中表现于个人资料,而其外延也随之发生扩展。   (一)隐私内涵核心——个人资料   个人资料是个人数据经济的核心,同时也是数字化时代个人隐私的最重要内容,本文认为,个人资料一般指关联个人全部有效信息的个人数据。如台湾地区《个人资料保护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个人资料:指自然人之姓名、出生年月日、国民身分证统一编号、护照号码、特征、指纹、婚姻、家庭、教育、职业、病历、医疗、基因、性生活、健康检查、犯罪前科、联络方式、财务情况、社会活动及其它得以直接或间接方式识别该个人之数据。”[5]   厘清个人资料这一概念的前提须区别与此相关的个人数据、个人信息等概念。个人数据一般指有关个人资料的载体或表现形式,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而个人信息作为法律概念出现在我国,系《刑法修正案(七)》关于“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之规定。本文认为,个人资料包括移送数字化的和非移动数字化两种涉及识别个人生活方方面面的数据,而个人信息更多体现为自动化方式收集涉及个人基本情况的数据。   (二)隐私外延新扩展   1. 关联个人基本情况   个人注册、登录的身份信息。个人在申请博客主页、免费邮箱、即时通讯、微博微信等各类应用账户,以及网上购物、网上挂号、网络交友等服务,及注册使用其他消费娱乐、生活便利应用时,大小IT网络公司均要求用户输入自己各项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   2. 关联个人工作生活状况   个人浏览网页的频率、关注倾向、阅读习惯,搜索资料的痕迹、网络购物、在线支付时使用的各种信用卡帐号及交易密码;消费偏好、支付能力、信用卡授信额度等等。   3. 关联社交活动情况   个人手机通话以及网络即时通讯工具联系的记录、信息记录、所在位置;此外随着近几年各种社交网络软件及终端应用盛行,社交网络已经成为时下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个人的好友名单、联系频率、分享喜好、联系互动等也无疑都属于个人资料隐私。   4. 关联网络活动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