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除法律效果的学说选择及制度构建——以德国新债法的清算关系说为中心.pdfVIP

合同解除法律效果的学说选择及制度构建——以德国新债法的清算关系说为中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容摘要 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应当如何,对此,实务中处理的结果是千奇百怪、层出不穷, 理论上之学说争议亦是此起彼伏,尤以“直接效果说”与“清算了结说”(又称“清算 关系说”)为主要代表。从立法例看,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在立法上倾向于采 用清算了结说,债法改革后的 《德国民法典》更从“直接效果说”转变为了“清算了结 说”,并建立了一整套清算了结制度。而我国《合同法》对此的条文表述却简单粗糙, 且似乎仍倾向于坚守直接效果说,导致问题重重。在合同解除法律效果的问题上,我国 宜选择清算了结说,并在此理论基点上主要借鉴德国新债法的改革成果,修改并完善我 国《合同法》相关规范,构建我国法上的清算了结制度。全文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实务中的处理及争议。合同解除有无溯及力?合同解除后违约金请求是 否支持?合同解除后可得利益是否赔偿?这三方面实为当前实务界在此问题上的主要 争议之体现。通过列举争议的表现,不难看出这些争议本质上均源于对合同解除效力学 说的认识和选择的不同。 第二部分,理论学说与立法情况比较。本部分通过对合同解除效果问题存有的主要 学说和立法例的介绍和分析,旨在了解当今在此问题上立法和理论的进程情况。通过对 相关学说和立法例的总体评析,本文认为,直接效果说与清算了结说对立法和司法的影 响比较大、并能与对方进行抗衡。 第三部分,直接效果说与清算了结说的比较与选择。本部分通过从理论构建、实务 效果、适用的现实性三个方面对这两种学说进行深入分析和具体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无论从理论逻辑的完善性还是从实际效果的衡平性,抑或是从其与现行法律体制和法律 发展趋势的相适应性的角度,我国都应当选择和采用清算了结说。 第四部分,我国《合同法》清算了结制度的具体构建。本部分以清算了结说作为理 论基础,以《德国债法现代化法》为主要借鉴对象,提出对我国《合同法》相关规范修 改和完善的意见和建议,构建我国法上的清算了结制度,从而更好地解决和处理合同解 除法律效果的问题。 关键词:合同解除;直接效果说;清算关系说;德国新债法;清算了结制度 1 Abstract How should be the legal effect of contract dissolution, in practice, there are all sorts of strange results that 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 in theory,doctrine disputes rise one after another , especially the doctrines called Direct Effect and Liquidation (also known as Liquidation Relations) are the main representatives. Look at the enactment of legislation, a growing number of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the world tend to adopt Liquidation Relations .The German Civil Code says from Direct Effect into Liquidation Relations after the obligation law reform and establishes a set of system of liquidation. But the provisions for this of Chinas Contract Law is simple and rough , and still seems inclined to stick to the “Direct effect” leading to problems. On the issue of the effect of contract dissolution, China should choose Liquidation

文档评论(0)

tlpfd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