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古迹
黄帝陵[huáng dì líng]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Huangdi;Yellow Emperor)轩辕氏的陵墓,相传黄帝御升天,故此陵墓为衣冠冢。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为全国首批确定的5A级旅游景区。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据记载,最早举行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自唐大历五年(770年)建庙祀典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黄帝陵古称桥陵。是因为,沮河水由西向东呈U形绕此山而过 ,站在山上朝下看 ,东边有河
诚心亭
再北为诚心亭。面阔五间。进深一间。祭祀官员至此须整饰衣冠,静心净面,方可进入大殿祭祀。再北为碑亭,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卷棚顶。亭内立有毛泽东手迹“祭黄帝陵文”和蒋中正手迹“黄帝陵”碑石。
挂甲柏
说,武帝修起九转祈仙台的第二天,旭日东升,汉武帝命令18万大军列队桥山,俯首默祭。武帝卸下盔甲,挂在一棵柏树上,然后独自登上祈仙台,祈祷黄帝保佑他长生不老,日后成仙升天;也保佑大汉江山永远太平。祭祀完毕,当天领兵返回长安。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18万大军祭黄陵”。
从这以后,汉武帝挂过盔甲的这棵柏树,周身上下,斑痕密布,纵横成行,柏液中出,似有断钉在内,枝干皆然。这就是桥山柏中独一无二的“挂甲柏。”特别是每年清明节前,这棵古柏枝干上流出的柏液凝结为球状,就像挂满了珍珠宝石,闪闪发光,晶莹夺目,经阳光反射尤为壮观,吸引着各地前来谒陵拜祖的人。然而清明节一过,柏液中断,古柏从枝到杆又恢复了原来密密麻麻的甲痕。
历代碑石
侧有一高大古柏,即“汉武挂甲柏”,枝叶茂盛。轩辕庙正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歇山顶,门楣匾额“人文初祖”,系国民党元老程潜手迹。殿内正中木质壁龛内嵌浮雕轩辕黄帝石像。碑亭东为碑廓,其中有历代碑石40余通,其中有宋仁宗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奉旨栽植松柏1413棵记事碑。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禁伐黄帝陵树木圣旨碑,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祭黄帝陵御制祝文碑,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9年)祭黄帝桥陵碑,以及1912年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派代表团带上他新自撰写的《祭黄帝陵文》前往桥山致祭轩辕黄帝陵的碑石等。
民国二十三年 1934 ,国民党陆军第42师l24旅第248团团长阳洁,前往桥山谒黄帝陵,“山陵道逶迤,满途荆棘,殊感不便”,1934年底陕西省政府开会冯钦哉 冯任陕政府常委 提出第二年清明节由陕西省政府公祭皇帝陵,取得了一致同意;令人重修道路,使其通畅。从此以后,人们便可以乘坐汽车上山祭陵。
修筑桥山陵路碑记:西北军长钦公 钦公指冯钦哉 首先以兵工修筑成榆汽路,为之倡得于役,其间将桥山陵路加以修筑。既竣事,适勉之旅长巡防来此谒陵,题曰“桥陵圣境”。因刊石置之道右,藉志路工云。
每到清明时节,来自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常到这里拜祭。
5修缮
应海内外华人的共同要求,经国家批准,整修黄帝陵工程已于一九九二年四月四日(清明节)奠基,八月二十五日动工建设。
整修黄帝陵工程的范围包容了黄帝陵所在的桥山及其周围山水、城镇,面积达3.24平方公里,整修的目标和指导思想,一是以黄帝陵、庙深刻的内涵为基础,通过整修黄帝使黄帝队成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强民族精神凝聚力的圣地;二是保证好现存的文物古足迹和古柏林,为古柏林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是建筑与天然山川水势相结合,融陵、山、水、城于一体,体现出“雄伟、庄观、肃穆、古朴”的气势;四是吸收传统思想的精华,追求汉代更古朴粗广的建筑风格,并使所有建筑风格形象力求统一。
整修工程规划确定了以黄帝陵、轩辕庙为重点保护范围,总体结构包括庙前区,庙品,功德场及神道,陵区,县城和外围景观六个区域。形成祭祀谒陵完整的建筑休系,其中庙院广场能满足五千文明文化的系列石雕石刻加以点缀,增强人们对先祖的崇敬和对文明古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整修黄帝陵规划设计是国内一流专家指导下进行的,并广泛征求了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人的意见。
6人文
帝陵传说
帝陵黄帝战败蚩尤,建立了部落联盟,定居在桥山。黄帝发现桥山一带群民,有的栖居于树,有的与兽同穴,既不文明,又不安全。黄帝便和大臣力牧、大鸿、共鼓等商议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他们教化桥山群民在临水靠山的半坡上砍树造屋,离开树枝和洞穴搬进新屋;又把桥山改名为桥国。桥山群民住进房屋后,不但日常生活方便多了,而且也不怕野兽来伤害他们了。可是,在那时候人们并不懂得毁坏森林将会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他们经常乱砍乱伐树木,没有几年,桥山周围的树林全被砍光了。就连黄帝曾多次下令禁止砍伐的常年不落叶的柏树,也被砍伐得一棵不剩。就在这时候,一场暴雨袭来,山洪突然暴发,洪水像猛兽一般从山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