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籍医书】客尘医话.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篇名客尘医话 书名:客尘医话 作者:讦寿乔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目录 篇名序 属性:岁庚申,薄游西冷,卖药葛仙岭下,青山寂历,丹灶空明,稚川有知,应亦笑人千古也 。我 友寿乔,幼耽绣虎,壮悔雕虫,宏景之阁三层,雁湖之水一曲,常日摊书,有时倚棹,寄身 于材不材间,寓巧于元之元外,惜盈盈三十里,赏析为难,玉屑珠霏,空付停云落月中耳。 岁龠初更,嘤鸣綦切,爰偕二三旧雨,访寿乔于一隅草堂,积雨新霁,空翠满庭,延伫既 久,皓魄渐升,乃斟桂醑,载启瑶编,循环雒诵,沁入心脾,半生疑窦,一旦冰释。嘻,幸 已,忆予与寿乔交,迄今垂二十余年矣,屈指故人如雪泉石帆梨谷诸君子,悉皆化为异物, 而计然七荣,沈约一围,犹得鸿爪雪泥,一话当年陈迹,虽青青双鬓,渐复成丝,亦可见吾 两人之长, 白木 术寻苓,未始非人间世大自在法也。二月初吉,寿乔将官广文,间云出 岫,本自无心,而故山猿鹤,有待招寻。爰于诸公祖帐之时,聊将贱子题襟之意,他日者, 春风桃李,收拾药笼,当退出青鞋,与寿乔重问勾漏消息,未识三生一笑,果有旧因缘否也 \x嘉庆九年陬月二十有六日吴江同研弟沈 拜手跋\x 目录卷一 篇名杂症述略 属性:烂喉发 疹,近时甚多,在稚年不治者,十有八九。何也?其根由于种痘,近时婴孩禀 质既 薄,痘师防其发点繁多,下苗甚轻,多者数十颗,少者不过数颗,而先天脏腑之毒,未经尽 透。一遇时感传染,乘机而发,治之以寒凉之剂,则必至下陷;治之以透表之剂,则又邪未 达而本先拨,蕴伏咽喉,随即溃烂而亡,其危可胜言哉!读《金匮》书,有“阳毒之为病, 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之文,盖以 升麻透厉毒,鳖甲泄热守神,当归和血调营,甘草泻火解毒,即《内经》所云∶热淫于内, 治以咸寒,佐以苦甘之旨。绎其意,实与此症相类,而方内有蜀椒、雄黄,似当加于阴毒方 中,或因传写之讹,医者当息心揣度,用古而不泥于古,转机则在于临症活变也。 李云浦云∶烂喉痧一症,风热者宜清透,湿热者宜清渗,痰火凝结者宜消降。盖邪达则 痧透 ,痧透则烂自止,若过用寒凉,势必内陷,其害不浅。但其证有可治有不可治,口中作臭者 ,谓之回阳,其色或淡黄,或深黄,此系痰火所致,皆可治也。如烂至小舌,鼻塞合眼朦胧 ,是毒瓦斯深伏,元气日虚,色白如粉皮样者,皆不可治也。 烂喉发 斑,半由于元虚不正,时邪易于感染,重者用紫背浮萍、生石膏等药,透毒解 热; 稍轻者,只宜用大力子、桑叶、杏仁、连翘、桔梗、荆芥、萆 、花粉,轻清之品,清邪化 热,不得早用大生地、麦冬等以腻之,亦断不可用黄连、黄芩太苦大寒等品以遏。此等时证 ,其势危速,须细心详慎审脉察色,庶几不致误治也。 南人多温热病,而少真正伤寒,不可概从六经论治。盖伤寒六日传遍,多有变证,温热 惟留 恋一经,或传入营分,从风从湿,必潜心细究,于舌色尤为先务。叶天士前辈《温热论治》 数条,发前人所未发,最为切要,学人宜宗法焉。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曰不能治其虚,焉问其余?然亦不可执也。强壮之人,思虑应 酬之 间,为淫邪贼风所乘,或自恃脾强,过啖甘肥炙 ,酿成胶痰实火,亦宜发表攻里,如河间 推陈致新之法,有何不可。若因循顾忌,治不中肯,久则反伤正气,所谓五虚死,五实亦死 。又云∶毋实实,毋虚虚是也。若不论虚实,动手便用补益,执扶正化邪之说,与胶柱而鼓 者何异耶? 疟病无汗,要有汗固矣,至于有汗要无汗,亦不可不斟酌也。虽有虚实之不同,其根未 有不 因暑邪内藏,阴邪外束所致。暑为阳邪,阳邪多汗,故疟往往有汗,岂可因其汗多,早加固 表之药,以致病情反复。故古人但言久疟扶正为主,未尝言固表也。愚谓∶汗少不妨更发汗 ,汗多不必再发汗,但以轻清和解,治之可也。卫属阳,其气 悍,故行速;营属阴,其气 静翕,故行迟。疟邪之间,一日及连二日发者,邪之着于营也,如周天之数,日行过之,月 行不及,亦是阴阳迟速之分耳。 治疫之法,解毒为先务。吴又可专用大黄驱逐毒秽,但近时之人,体气多薄,攻荡难施 ,莫 若张路玉用人中黄配葱、豉等解毒药,为起首方。叶天士用银花、金汁凉解之品,最为稳当 。喻氏云∶上焦如雾,升而逐之,佐以解毒;中焦如沤,疏而逐之,佐以解毒;下焦如渎, 决而逐之,佐以解毒。观其旨,病有上中下之分,而独于解毒一言,叮咛再四,岂非急于解毒之法哉? 疫者,秽恶之气,互相传染。吴氏谓∶从口鼻而入,即踞膜原,但口鼻吸受,肺为出入之门户,无有 不先犯肺者。疫皆热毒,肺金所畏,每见此症,身热先有憎寒,肺先病也∶继而充斥三焦,或有迳走心包络者 ,所谓厉气,无非郁热也。至于疫邪渐解而肺蓄余热。每多咳呛肌热自汗等证,亦所谓肺先病而未愈之明征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