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_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_研究.pdf
2011 年第 2 期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No.2.2011
第27 卷(131 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Vol.27 No.131
“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研究
李良品
(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重庆涪陵 408100)
摘 要: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也是乌江流域发展先
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主要包括民族语言,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工艺、曲艺、服饰和习
俗等。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存在着散、旧、失等问题。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可采取数字化馆藏、社区博物馆、生态博物馆、节庆旅游等模式。
关键词: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35(2011)02-0021-06
乌江流域气候适宜,物产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民族不断迁入该地区,
逐渐形成当今多民族聚居的现状。据2004 年各地年鉴资料,乌江流域计有人口3 345.02 万,其中汉族有2
278.62 万人,占总人口的68.12 %;少数民族共有1 066.43 万人,占31.88 %。在近50 个少数民族中,有
世居民族 15 个。乌江流域各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的民族文化,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威宁彝族撮泰吉、安顺地戏、石阡木偶戏、德江傩堂戏、秀山花灯戏、黔江南溪号子、石柱土家啰
儿调和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涪陵榨菜制作工艺等40 余项先后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自2005 年4 月获准立项以来,课题组先后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学生先后4 次赴乌江流域就“乌江流
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问题,进行了为期 70 余天近400 人次的考察调研。通过收集资料、实地
录制、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现场观看代表作展演、参观民间工艺展和民俗艺术博物馆,实地考察文化
大院、定点访问等方式,深入了解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相关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感受了乌
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多彩和弥足珍贵,同时也由衷感到抢救与保护、传承与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
产,关系到中华民族血脉的传承和乌江流域各民族精神家园的维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一、“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选题缘由和研究目的
(一)选题缘由
现代社会的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现代性的“扩张”和“增长”,随着文化一体性的“增强”,文化传统
性就逐渐“丧失”。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传统文化遗产为现代社会服务,使文化遗产保
护与社会进步、经济增长协调发展,不仅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热门话题,更是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
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整个人类文化遗产,目前虽然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这毕竟是一项方
兴未艾、任重道远的事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共同努力,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课题组
选择和申报本课题的初衷。
(二)“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研究目的
收稿日期:2010-12-19
作者简介:李良品(1957-),男,重庆石柱人,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西南大学硕
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南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04XSH009)阶段性成果
-21-
李良品:“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研究
三峡工程、移民搬迁、乌江梯级电站的修建, 族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也是乌江流域发展先进文
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中大规模的铁路、高速公路建 化的宝贵资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甚至破坏乌江流域多民族聚 (一)民族语言
居地区的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移动2018年校园招聘考试笔试题目考试试卷-历年考试真题.doc VIP
- 基础会计洑建红习题答案(新税率).doc VIP
- 蟑螂防治_六_不同场所蟑螂的防治.docx VIP
- 人民大2023商务英语视听说(第1册)(第二版)PPTUnit 8 Work and Life.pptx VIP
- 医美皮肤美容产品芙语诺专业知识课件.pdf VIP
- 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 (14).ppt VIP
- 《乳腺癌术后康复锻炼课件》.ppt VIP
- 科研经费管理规定.docx VIP
- 鲁科版四年级上册劳动项目一 清洁与卫生——班级卫生大扫除(课件).pptx VIP
- 2025年秋学期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