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ppt

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让它见鬼去)。列宁说过,新经济政策的施行是认真而长期的。但他从来没有说过,新经济政策的施行是永久的。” ——斯大林:《论苏联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 》 综合延伸和扩展 十月革命后至30年代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 ①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②1918年夏—1921年初: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③1921年3月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P5) ④1925年:联共(布)14大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⑤1927年:联共(布)15大确立农业集体化方针,新经济政策逐渐取消 ⑥1928年起: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1、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不同之处在于(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步进行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 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 2、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 A.个人崇拜现象的出现 B.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 C.全国大清洗运动结束 D.实施三个五年计划 3、1932年以前,苏联的粮食年总产量未超过1913年的水平,且1930年后有所下降,导致以上情况出现的原因有:( ) ①苏联经济政策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②苏联农业集体化过程存在失误③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④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落后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对苏联20世纪三十年代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确立 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C、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D、苏联进行的大清洗运动破坏和践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材料一:(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度发展重工业使人民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国民经济》第87页 排斥市场调节 国家统调拨、计划供应 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内 容 农业 工业 贸易 分配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大中小工业一律收归国有(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 取消自由贸易 (否决商品货币关系) 实行实物配给制(平均主义)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集体化、农业 税很重 高度集中的国家 计划模式,直接 管理 工资制(平 均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 恢复自由贸 易,允许商 品买卖 实行按劳分配制 项目 课程标准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列宁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改 革 失 败 有益探索 模式形成 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1)背景: 赫鲁晓夫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B、农业的相对落后; C、工业领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D、斯大林的逝世。 (2)内容: 1、经济改革: A、农业改革: 扩大自主权;削减农业税;垦荒和种植玉米 B、工业改革: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2、政治改革: 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平反冤假错案 (3)结果: 收效甚微→失败 (4)评价: 积极: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消极: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斯大林逝世 材料二: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享年74岁。他的逝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 对列宁的评价: 苏维埃俄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 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 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 国联盟(苏联) 苏联成立 苏联国歌 —《牢不可破的联盟》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