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其他病毒及朊粒精要.ppt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横纹肌细胞内繁殖 咬伤部位 神经末梢 沿周围神经轴索向心性扩散 中枢神经系统 病毒 周围神经离心性扩散 侵入全身组织器官 (眼、肾脏、唾液腺等) 背根神经节大量繁殖 1.局部组织 内繁殖期 3.向各器官 扩散期 2.侵入中枢 神经系统期 每小时移 动1-3毫米 * 2.致病性 人患狂犬病主要是被患病动物咬伤所致。潜伏期一般为1~3个月,但也有短至1周或长达数年的,其长短取决于被咬伤部位距头部的远近及伤口内感染的病毒量。 * 病毒在肌纤维细胞中增殖,由神经末梢沿神经轴索上行至中枢神经系统,在神经细胞内增殖并引起中枢神经细胞损伤,然后又沿传出神经扩散至唾液腺和其他组织。 典型临床表现:神经兴奋性增高,吞咽或饮水时喉头肌肉发生痉挛,闻水声或其他轻微刺激均可引起痉挛发作,故又称恐水症。经3~5天后,病人由兴奋期转入麻痹期,最后因昏迷、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病死率几乎达100%。 2.致病性 * 3.微生物学检查 狂犬病毒中和抗体检测:国内多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或脑脊液中的抗体; 荧光抗体检查法:取病人唾液、尿沉渣、角膜印片等,用荧光抗体染色检查狂犬病毒抗原; 病毒分离:取唾液、脑脊液或死后脑组织混悬液可接种动物,分离病毒,阳性率较低; 内基小体检查:从死者脑组织印压涂片或病理切片,用染色镜检及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内基小体,阳性率约70~80%。 * 4.防治原则 加强家犬管理,注射犬用狂犬病疫苗,捕杀野犬,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 人被动物咬后,应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用20%的肥皂水、0.1%的新洁尔灭或清水反复冲洗伤口,再用3%碘酒及70%酒精涂擦。 2.用高效价抗狂犬病病毒血清于伤口周围与底部行浸润注射及肌注,剂量为40IU/kg,在48h内使用,可减少发病。 3. 及早接种疫苗,接种方法是第1、3、7、14、28d各肌肉注1ml,免疫效果良好。 * * 第六节 人乳头瘤病毒 一、生物学特性 人乳头瘤病毒( HPV )属于乳多空病毒科,引起人类皮肤、粘膜多种良性乳头状瘤或疣。 HPV病毒是一种DNA病毒,球形,直径约45~55nm,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基因组为7.9kb双股环状DNA。 * 二、致病性 人类是HPV唯一自然宿主。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也可通过公用毛巾、游泳、洗澡等间接途径传播。生殖器感染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新生儿在通过产道时可受到感染。 致病类型:寻常疣(主要为1,4型)称刺瘊,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手部最常见;跖疣(主要为2,4型)生长在胼胝下面,行走易引起疼痛;扁平疣(主要为3,10型)好发于面部,手、臂、膝、为多发性;尖性湿疣(主要为6,11型),好发于温暖潮湿部位,生殖器湿疣发病率最高,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传染性强,且有恶性变的报道。 * 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征,对难以确诊的病例,可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病变组织中HPV抗原或核酸杂交方法及PCR法检测HPV- DNA等方法加以确诊。 防治:可根据HPV传染方式,切断传播途径,是有效的预防措施。疣状病损需彻底治疗,方法有: ①局部涂药,使用5% 5-氟脲嘧啶或25%竹叶脂液; ②采用激光、冷冻、手术或电灼等方法去除疣; ③局部注射干扰素。上述方法除去疣后还有复发者,可进行连续治疗或综合治疗。 * 第七节 朊粒 Prion源于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译为传染性蛋白粒子或蛋白浸染颗粒,简称朊粒或朊病毒。1982年美国学者Prusiner将其作为羊瘙痒病的病原体首次提出。1983 年在意大利召开的“植物和动物的亚病毒病原”国际学术会议上,正式将朊粒及类病毒与拟病毒通称为亚病毒。 * 一、生物学特性 朊粒是一种不含核酸和脂类的疏水性糖蛋白,与目前已知的蛋白质都无同源性,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具有传染性。其分子量为(27~30)×103,由正常宿主细胞基因编码产生。 朊粒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很强。对蛋白酶有抗性,对热、辐射、酸碱及常用消毒剂均有很强抵抗力。 * 致病特点:引起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化性疾 患,潜伏期长。 临床特点:痴呆、共济失调、震颤等。 病理特点:大脑皮质的神经元退化,空泡变性,形成淀 粉样斑块、死亡、消失,星状细胞增生,成 为海绵状脑病或白质脑病,病变部位无炎症反 应。 免疫特点:机体对Prion不产生免疫应答。 二、致病性 * 二、致病性 1.羊瘙痒病 病羊以消瘦、脱毛、步态不稳等为临床特征,死亡率极高。 2.牛海绵状脑病 俗称疯牛病,是一种牛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病牛出现运动失调、震颤等神经系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