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新探.pdf
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新探
闵春雷*
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作为大陆法系国家证据法上的基本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迪恩茨于
1926年提出,{1}之后由德国传至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并在学说和判例中得以发展。尽管
这一理论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些许不同,但其出发点及追求的价值目标具有共同性,因此对我
国刑事诉讼证明的理论及实践也颇具借鉴意义。近年来,学界逐渐展开对严格证明与自由证
明的研究,学者们就二者的适用范围各抒己见,但多数学者仅从案件事实的性质出发对其进行
探讨,没能结合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缺乏针对性和现实性。日本学者松尾
浩也曾指出:“法律所要求的证明方法,根据程序的阶段、审判的种类、应证明的事实的性质不同
是多种多样的。即在可以使用的证据的范围、证据的提出和调查证据的方法、证明的标准这三个
方面,是不一致的。”{2}笔者拟从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的区分出发,探求二者的适用范围及标准,
重点结合我国刑事诉讼的具体程序和阶段,对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的适用进行探讨。
一、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之界分及价值
德国学者克劳思 ·罗科信认为,对严格证明有以下两种限制:其一为有关法定证据之限
制,即被告、证人、鉴定人、勘验及文书证件。其二严格证明之证据需依法定的证据调查程序使
用。自由证明之方法法院得以一般实务之惯例调查之,亦即可不拘任何方式来获取可信性
(例如以查阅卷宗或电话询问之方式);在许多案例中对此只需有纯粹的可使人相信之释明程
度即已足。{3}日本学者田口守一认为,用有证据能力的证据并且经过正式的证据调查程序作
出的证明,叫“严格的证明”;其他的证明,叫“自由的证明”。自由证明的证据是否在法庭上出
示,出示以后用什么方式调查,由法院裁量。{4}台湾学者林钰雄认为,所谓严格证明法则就是
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
{1}参见 (日)松冈正章:“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法学译丛》1981年第5期,页58。
{2} (日)松尾浩也:《日本刑事诉讼法》(下卷),张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页12。
{3}参见德()克劳思·罗科信:刑《事诉讼法》第(24版),吴丽琪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页208。
{4}参见 (日)田口守一:《刑事诉讼法》,刘迪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页219-221。
一种严格形式性条款,就是探知证据要用什么样的证据方法,什么样的证据方法必须使用什么
样的调查程序,这两件事情作限定,所以我们把他们叫做双重的形式性。台湾学者杨云骅进一
步指出,所谓严格证明,关键点就是 “严格”两个字,它 “严格”在三大部分:证据种类的决定,调
查程序的严格性,有罪判决中心证程度的严格性。{5}
关于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各自需要达到的心证程度是否存在区别,学说中充满争议。从
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说来看,多数观点认为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所要求的心证程
度并无区别,但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两者心证程度有所不同。{6}小野清一郎在将德国的严格
证明与自由证明理论引入日本时,对两者的证明程度进行了区分。他认为,严格证明必须达到
“不容有合理性怀疑存在余地”的确信程度,而 自由证明仅以“优势证据”来证明即可。{7}笔
者认为,证明标准的不同应成为区分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的重要考量因素。由于严格证明依
据具有法定证据形式及证据能力的证据进行证明,且经由法庭进行的举证、质证等证据调查程
序,故应该达到也能够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8}反之,由于自由证明不受上述两项条
件的限制,其证明标准必然会受到影响,即很难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易言之,不同
的证明根据与证明程序决定了两种证明方法在证明标准上的差异,自由证明通常不必达到排
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司法实践中对被告方主张的有利于己的事实的证明通常只需达到优
势证据的标准即可。
可见,以证明的根据、程序及心证程度为依据,可将证明划分为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
严格证明是指在证明的根据及程序上都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且应达到排除合理怀疑这一
证明标准的证明:一方面,严格证明所依据的证据必须是法律明确规定的证据且具备证据
能力,同时,证明的过程或程序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的证据调查程序进行。换言之,严格证明
所依靠的证据应当是符合法定证据形式的且均具备证据能力的;对证据的调查应在法庭上
依法定程序的要求展开,即由举证、质证、认证等证明环节组成,并受到审判公开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