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市场秩序法(最新版)资料.ppt
第十章 市场秩序法 教 学 章 节 第一节: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二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三节:产品质量法 第一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二、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部分限制竞争行为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一)不正当竞争的概念 依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规定,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违背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规范的行为 主要是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和部分限制竞争行为。 二、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一)假冒仿冒行为 ? ???? (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4)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案例1 原告某A市光明食品厂生产的“金丝猴”牌果味奶糖以其奶味浓、果味纯正,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在市场上比较畅销。该省某B市一食品厂见“金丝猴”果味奶糖销路好,就擅自印刷“金丝猴”注册商标标识的包装纸用在本厂生产的糖果上,与原告争夺市场。消费者买到假冒商品后,抱怨“金丝猴”果味奶糖质量下降,使光明食品厂销路骤减,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光明食品厂向工商行政管理局反映在市场上有假冒该厂的商品,经该厂调查,获知B市食品厂是生产假冒“金丝猴”果味奶糖的企业,工商局依法予以查处,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问题: 1、为什么说B市食品厂的行为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2、在处理本案时执法机关应如何适用法律? 3、执法机关应对B市食品厂如何处罚? 解题分析: 1、B市食品厂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A市光明食品厂相同的注册商标,属于一种典型的假冒商标行为。商标是企业的宝贵财富,A市光明食品厂的“金丝猴”注册商标是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的一种工具;B市食品厂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行为是一种典型的违背诚实信用商业道德、危害社会经济秩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2、《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规范竞争行为的基本法,仅对侵犯商标权行为作了普通规定和原则规定。如一项违法行为既构成假冒商标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又违反了《商标法》对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规定,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故优先适用《商标法》 3、据《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B市某食品厂处理:责令停止侵权、收缴未使用的有“金丝猴”标识的包装糖纸、赔偿商标专用权人经济损失、罚款。 (二)商业贿赂行为 ‘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个人在帐外暗中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 (三)虚假宣传行为 “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其他方法指新闻报道、书刊杂志、广播电视、路边宣传等。引人误解是指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服务内容作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宣传,导致消费者误解的行为。) 广告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 案例:SK-II涉嫌虚假宣传 江西消费者吕萍在南昌太平洋百货购买了一支SK-Ⅱ紧肤抗皱精华乳。一个月过去,吕女士发现该产品非但无效,反而在使用中出现皮肤搔痒和部分灼痛的情况。3月1日,吕萍一纸起诉状把SK-Ⅱ经销商江西凯美百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销商广州浩霖贸易有限公司告上法庭。3月14日,其委托代理人唐伟又向法院递交了两份“追加被告”申请,一份针对“宝洁(中国)有限公司”,一份针对SK-Ⅱ形象代言人“刘嘉玲”,指控罪项均为“欺诈”。 讨论: 1、对“服务”作虚假宣传,是否包含在其中? 2、身着“白大褂”的医生做广告(事实上不是医生)、专家形象代言(广告)、明星根本未曾使用过该产品却代言等是否虚假宣传? 现行《广告法》未对广告代言人应承担的连带责任做出规范,而在欧美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远比中国严格。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就规定,代言人必须是产品的真实使用者,其广告中有关产品效果部分的声明必须要有事实依据。我国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的《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但在保健品、药品、医疗器械等产品方面的名人代言,还缺乏相关明确的法规。 新《消法》第45条增加了两款,内容为:“广告经营者、发布者设计、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新能源发电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到十年行业发展趋势报告.docx
- 未成年人出游免责协议书5篇.docx VIP
- 八年级体育教育教学计划..doc VIP
- 劳动教育(微课版):认识劳动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特高压输电系统温室气体减排方法学.PDF VIP
- (高清版)DGJ 08-2173-2016 展览建筑及布展设计防火规程.pdf VIP
- 高中英语【拓展阅读】Before You Feel Pressure 双语课件.pptx VIP
- 2025年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
- 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完整版.pptx VIP
- 卫生部手术分级目录(2025年1月份修订).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