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论
2015年度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获得者
Angus Deaton研究工作评述①
胡 毅 乔 晗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190)
摘要:英国经济学家Angus Deaton 因其关于消费、贫困与福利方面的卓越研究工作,被授予
2015年度的诺贝尔经济科学奖。 在经济学的众多领域,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
济学以及微观计量经济学,Deaton均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将理论与测量紧密结合,并通过特定
的统计方法将微观数据与宏观数据联系起来,对与人类福利相关的问题展开研究。 这些研究不
仅对经济学理论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于实际政策的制定也起到了巨大作用。 本文对Deaton 的
主要学术贡献进行梳理,总结其获奖成就对现有研究的启示,并提出一些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和科学问题,希望能推动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
关键词:Angus Deaton;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需求分析;消费;贫困;福利
引 言
2015年10月12 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诺贝尔经济科学奖授予英国经济学家Angus Deaton,以表彰其在
消费、贫困与福利方面卓越的研究工作。 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是人类福利的基本组成部分。 不同人群的消
费分布,对不平等与贫困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均有深远影响。 Deaton对消费系统深入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消
[1]
费不同方面的理解 。 通过将个体消费决策与经济总产出联系起来,他的研究推动了现代微观经济学、宏观
经济学以及发展经济学的转型。
Deaton教授 1945年出生于英国爱丁堡,1974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他先后在英格兰银行、英国
剑桥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工作。 现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Dwight D.
Eisenhower讲席教授、经济系教授。 在40余年学术生涯中,Deaton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5部。 他
曾获得大量的学术荣誉和在众多顶级学术机构兼职,包括首届计量经济学会Frisch奖(1978年)、当选为计量
-
经济学学会会士(1979年)、担任经济学顶级学术期刊Econometrica主编(1984 1988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
学院院士(1992年)、担任美国经济学会主席(2009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
Deaton 的获奖主要因其在三个领域的研究工作:一是在需求分析方面的研究,他与合作者John Muellbau⁃
[2]
er提出了几乎完美的需求系统(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AIDS)模型 ,时至今日,该研究成果已被引用
- -
收稿日期:2015 10 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003057。
作者简介:胡毅,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乔晗(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①致谢:感谢汪寿阳教授与作者的讨论,他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对本文的形成有重要指导意义。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作者研
究工作的支持。
MANAGEMENT REVIEW Vol.27 No.10(2015) 3
MANAGEMENT REVIEW Vol.25 No.02(20 13 )
专论
4000余次,而且仍然是研究需求问题与福利分析的基准模型之一;二是关于总消费与总收入的研究,他率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823年(清道光三年)太湖以东地区大涝的环境因素.pdf
- 1971-2010年三江源地区干湿状况变化的空间特征.pdf
- 1982~2011年北半球中纬度秋季植被绿度变化的主要模态.pdf
- 1982—2006年祁连山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pdf
- 1986年以来杭州湾围垦淤涨状况卫星遥感调查.pdf
- 199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地球科学部分).pdf
- 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项目一览表(地球科学部分).pdf
- 1998-2012年青藏高原TRMM3B43降水数据的校准.pdf
- 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项目一览表(地球科学部分).pdf
- 2001—2013年辽东湾海岸带空间变化分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