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表面现象祥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章表面现象祥解.ppt

4. 固体自溶液中的吸附 5. 溶液表面层的吸附 各个体系中溶质在表面层的浓度都不同于溶液内部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溶液表面的吸附 。 凡是能够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叫做该液体的表面活性剂 。 a.氮在活性炭上的吸附(-183℃)和氯乙烷在木炭上的吸附(0℃) b.氮在铁催化剂上的吸附(-195℃) c.溴在硅胶上的吸附(79℃) d.苯在氧化铁凝胶上的吸附(50℃) e.水蒸汽在活性炭上的吸附(1000℃) 图6-14 吸附等温线的五种类型 图6-15 .吸附等压线 图6-16.吸附等量线 放热过程△G=△H-T△S 7.8 吸附等温方程式 1.付氏吸附等温方程式 1909年,付劳因德里希根据大量实验数据,建立恒温条件下吸附量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式—吸附等温方程式 m: 吸附剂的质量,g; x :被吸附的气体量,mol 或ml ; a,x/m: 单位质量吸附剂吸附气体的量; P:吸附平衡时气体的压力; K,1/n:经验常数,与温度、吸附剂及吸附物的性质有关。 付氏方程的对数形式: 直线斜率1/n,截距lgK 图6-17 碳吸附CO的吸附等温线 2.朗格茂吸附等温式 1915年,朗格茂提出单分子层吸附理论,以研究低压下钨丝的氧化反应为基础,从动平衡观点提出该理论: (1). 固体中的原子或离子 按照晶体结构有规则地排列,它的表面性质是均匀的; 图6-19 单分子吸附示意图 (2). 气体吸附在固体表面上是一种松懈的化学反应;被吸附物分子之间没有吸引力。 (3). 固体吸附气体时,由于表面层吸附分子增多,吸附速率减慢,而脱附速率不断加快,并最终达平衡。 朗格茂吸附等温方程式 用该式可以较好地解释典型吸附等温线(图6-15a) 在公式推导中,要假设固体表面是均匀的,并且被吸附物分子之间没有吸引力,否则k1、k2不能为常数,即b不为常数。 但是很多吸附并不都是单分子层。 3. BET多分子吸附层理论 1938年,布鲁纳尔、埃麦特和特勒(Brunauer-Emmett-Teller)三人提出了多分子吸附层理论,简称BET理论。 BET理论是以物理吸附为基础的,它是朗格茂单分子吸附层理论的推广。 (1) 固体表面是均匀的,且被吸附分子间在横的方向上没有吸引力。 (2) 吸附剂与被吸附物分子间的力是范德华引力,吸附是多分子层。 (3) 层与层之间都建立平衡关系。 (4) 当吸附平衡时,吸附速率等于脱附速率。 4. 吉布斯吸附等温方程式 1877年 吉布斯根据热力学理论推导出溶液表面层的吸附量与浓度关系的方程式, 讨论:根据表面张力的变化率说明正、负吸附。 附图 表面活性物质的吸附等温线符合该方程式 例3 根据丁酸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吸附量和饱和吸附量。 图6-17 碳吸附CO的吸附等温线 设θ1 是固体表面被分子覆盖的面积与总面积之比(覆盖度), θ0 是固体表面层空着的(未被吸附)面积与总面积之比 θ1+ θ0=1 θ0=1- θ1 气体吸附速率v与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碰撞次数Z和空着的面积1- θ1有关 气体的脱附速率决定于被吸附分子所占的面积θ1 吸附平衡时 若a表示压力为p时1g固体吸附剂吸附气体的量,a∞为饱和吸附量 朗格茂吸附等温式 设溶液浓度为c ,体系平衡时,表面层A面积上有1mol溶质过剩,表面张力为σ。若微量溶质从溶液内部进入表面层,使表面张力减小dσ,体系表面自由能变化为 此时,体系浓度将有dc(活度变化为da2)的变化,体系内部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 体系达平衡时, 或 整理后 即 溶液很稀时,浓度等于活度 附图 表面活性物质的吸附等温线 OA段:吸附量呈直线变化,c浓度较小时 AB段:吸附量呈曲线变化,c浓度较大时 BC段:吸附量呈几乎不变,c浓度很大时 为饱和吸附量 第六章 表面现象 重点讲授:表面现象,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附加压力,润湿现象与接触角,微小颗粒的表面性质,过热、过冷与过饱和现象,新相的生成与介安状态,吸附作用与吸附曲线,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付氏吸附等温方程式,吉布斯吸附等温方程式。 深刻理解:表面自由能与表面积和表面张力间的关系,微小颗粒的表面性质与过热、过冷与过饱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新相的生成与介安状态。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