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5.2综合交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交通运输面貌发生的巨大改变,使“十五”交通运输发展比以往有了更加好的基础,但是,由于我国交通运输的基础脆弱,承受需求波动的弹性小,尤其是当前尚没有足够的空间改善运输质量,交通运输仍处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运输网规模总量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 (二)结构矛盾突出 (三)技术装备水平与运输质量不高 (四)交通运输改革相对滞后 4.5.3 综合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五”时期,世界经济呈现平稳增长趋势,是我国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起步阶段,从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分析,交通运输的发展机遇将大于挑战。 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增强,特别是加入WTO后将对我国交通运输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将会较快增长,促使交通运输需求持续增长。 2.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与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将使货物运输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高附加值产品、特种货物及鲜活货物有较大幅度增加,使单位产值的货运强度有所下降,但货运需求总量仍呈增长态势,“十五”期间货物运输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在0.5左右。 3.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员往来将更加频繁,特别是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为扩大内需努力开拓农村市场,客运需求增幅将高于货运需求,“十五”期间旅客运输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在1.0左右。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种运输方式承担的运输市场份额发生了较大变化,“十五”期间,随着运输市场竞争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不同运输方式、不同运输企业之间在运输市场中所占有的比重将继续发生变化,并日趋合理。 5.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内需,将使运输需求的总量、结构与分布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对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产生直接影响。 6.交通运输发展需要占用和消耗大量的能源、土地及岸线资源,产生大量的交通噪声和空气污染,对自然环境造成很大压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21世纪初,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的主旋律,但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树立安全意识)保障国家安全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要倍加重视的问题。,‘十五”时期,要特别重视国边防交通建设,完善国防交通网络,进一步增强国防交通综合保障能力。根据需求分析和多种方法测算,“十五”期间,我国货物运输年均增长速度将在3.5%左右,其中铁路2%、公路5.7%、水运3.0%、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5.5%5左右、航空货邮13%左右。旅客运输将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中铁路4.6%、公路7.9%、航空8%~10;水运旅游、海峡及陆岛间的旅客运输量有一定增长,但客运总量将保持现有水平或略有下降。 预测到2005年,我国客货运输需求总水平为:全社会货运总量约165亿t,比2000年增加30亿t,货物周转量约49000亿t.km,比2000年增加8 000亿t.km;全社会旅客运输总量约210亿人,比2000年增加64亿人,旅客周转量约17000亿人.km,比2000年增加4770亿人.km。 4.5.4 交通“十五”规划目标 长期战略目标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建立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的智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阶段性目标为: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大城市间的快速客运系统、多种运输方式协调配套的集装箱运输系统、大宗散货运输系统和特种物资运输系统;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加快智能型交通的发展,在市场机制较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较发达的地区,推进现代物流系统的形成。 到2005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5万kin,其中复线里程2.5万km,电气化里程2万km;公路通车里程160万km左右,其中高速公路2.6万km;沿海主要港口深水泊位八百个;内河通航里程11万kn1;通航机场150个左右;输油(气)管道里程4万km;城市道路长度18万kin,城市道路面积26亿km2,城市公共交通车辆30万辆,出租汽车100万辆。 第四章 仓储及运输系统规划 4.1 仓储规划与库存管理 4.1.1仓库规模与数量的确定 1.仓库的规模 影响仓库规模的主要因素包括:客户服务水平、所服务市场的产品数目、投入市场的产业数目、产品大小、所用的物料搬运系统、吞吐率、生产提前期、库存布置、通道要求、仓库中的办公区域、使用的支架和货架类型以及需求的水平和方式等。 2.仓库的数量 确定仓库的数量一般要考虑四个因素:销售机会损失的成本(缺货成本)、存货成本、仓储成本以及运输成本。 图4.1 物流成本与仓库数目之间的关系 3.仓库规模确定方法及其评价 (1)静态规模的确定,即在某段时期内空间需求变化不大,但随着存货的售出或补入,短期内空间需求会发生季节性变动。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