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六年课标实验版选修1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word教案》.docVIP

《二零一六年课标实验版选修1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word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备:侯丙锋 审核:李英 授课时间: 学案编号:34 班级: 姓名(小组):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标要求:北魏孝文帝改革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东魏 北齐 十六国时期 北魏 (581—618) (265—316) (386—534) 西魏 北周 隋 东汉 魏 西晋 (220—265) (317—420) 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 (229—280) 南朝(420—589) ※复习新课 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可能性 (1)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政治前提 崛起级发展情况:起源于我国东北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魏晋之际,游牧于今天的山西和内蒙一带——东晋时,建立代国,但被前秦所灭——386年,首领拓跋珪重建代国,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早期北魏统治阶级进行了一些汉化改革——奠定基础 △ 措施:①经济方面:解散原来的部落组织,实行编户;计口受田,劝课农桑。②政治方面:仿汉朝官制;重用崔浩等汉族儒生。③思想文化方面:兴办太学,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 影响:①使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②北魏的国家机构日益完善,有利于巩固其统治;③也为日后孝文帝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3)这一时期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各民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4)主观条件:①冯太后临朝听政后,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②冯太后督促孝文帝自幼学习儒家文化,使得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③在当时北魏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孝文帝认识到:要想巩固统治,就必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 2.必要性 (1)北魏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各种制度的建设有许多不够完善和欠缺之处。如当时的宗主督护制导致广大人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尖锐。 (2)当时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导致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严重威胁着北魏的统治。 (3)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导致北魏的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不断发生人民起义。 这一切都严重地威胁着北魏的统治,使得北魏的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二 改革的情况 孝文帝改革的前期是在冯太后的主持下进行的,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各种新的制度。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改革的重点是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具体情况如下: 阶段 制度或 措施 情况 原因 作用或影响 前 期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484年,孝文帝下诏实行,并规定惩治贪官污吏的办法。 北魏官吏旧无俸禄,地方官任意搜刮百姓,结果吏治黑暗,贪污成风,直接威胁到北魏政权的稳定。 孝文帝对贪赃枉法严惩不贷相对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俸禄制的实行,则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对巩固北魏政权的稳定具有积极意义。推行均田制 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即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平均分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①北方自西晋后期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以来兵戈不息,百姓流亡,以致“千里无烟”,土地大量抛荒;②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均田制的实行,①在政治上,平城保守势力强大②在经济上,气候恶劣,粮食供给经常出现困难;③军事上,时受柔然骚扰,很不安全;④地理上,地处偏僻不利于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⑤洛阳发达,交通便利,乃历史故都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实现南北统一的愿望。北魏迁都洛阳以后,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北魏洛阳的规划和布局,对后世城市建设影响较大北魏孝文帝迁都,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等等级;通婚姻;改籍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促进鲜卑族和汉族文化的融合;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 ①政府政策的调整即孝文帝改革推行的均田制、三长制和租调制;②民族大融合的影响;③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包括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设施的兴修等。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yt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