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期刊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论文提供参考!!!
2010 年 第 55 卷 第 3 期:268 ~ 273 《中国科学》杂志社
论 文 SCIENCE CHINA PRESS
东南极Dome A 冰雷达探测: 冰厚分布和冰下地形
①② ②* ① ② ② ② ② ②
崔祥斌 , 孙波 , 田钢 , 唐学远 , 张向培 , 蒋芸芸 , 郭井学 , 李鑫
① 浙江大学理学院地球科学系, 杭州 310027;
②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海洋室, 上海 200136
* 联系人, E-mail: sunbo@
2009-06-05 收稿, 2009-07-02 接受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 2006BAB18B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和中国极地战略研究基金(编号:资助项目
摘要 Dome A(冰穹A)位于东南极冰盖中央, 是南极冰盖最高点. 冰盖演化模式显示, Dome A 关键词
区域很可能保存了过去超过百万年的地球古气候和古环境记录, 被认为是深冰芯钻孔的理想 南极
位置. 冰厚和冰下地形是模式评估冰芯年代尺度和深冰芯钻孔选址的重要依据. 中国第21 次 冰盖 Dome A
和24 次南极科学考察(CHINARE 21, 2004/05; CHINARE 24, 2007/08)期间, 车载冰雷达系统被 冰雷达
冰厚
用于Dome A 区域中心30 km×30 km 范围内冰盖的三维调查, 成功获得高分辨率、高精度冰厚
冰下地形
和冰下地形数据, 得出140.5 m×140.5 m 网格分辨率冰厚分布和冰下地形DEM. 调查结果显示,
深冰芯
Dome A 中心方形区域内的冰厚平均值为2233 m, 冰厚最小值1618 m, 昆仑站位置冰厚最大,
为3139 m; 冰下地形起伏相对剧烈, 海拔范围949~2445 m, 呈现典型、清晰的山地冰川作用地
貌格局, 很可能反映了冰盖早期的演化过程. 依据冰厚分布和冰下地形特征, 认为昆仑站位置
适合开展首支分辨率高、年代久远深冰芯的钻探. 不过, 冰盖内部层序结构和冰底消融情况仍
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Dome A(80°22′01.63″S, 77°22′22.90″E)位于东南 区域都非常低[8], 根本无法满足冰芯钻孔选址和冰盖
极冰盖中央, 距离中山站约 1228 km[1], 是南极冰盖 模式研究的需求.
−1
制高点. Dome A 区域雪积累率0.016~0.023 mw·e·a , 冰雷达是基于电磁波理论, 通过雷达回波技术
[2] [3] 探测研究冰雪介质特征的地球物理方法, 具有穿透
年平均温度−58.3°C , 冰流水平速度小 , 被普遍认
为是最有希望获得超过 1 Ma 古老冰芯的钻取位置[4]. 冰盖能力强、探测分辨率高和数据信息丰富的优点.
Dome A 深冰芯记录年代评估和钻孔位置选择是国际 冰雷达被引入极地冰盖探测研究始于20 世纪60 年代,
科学界关注的新焦点[5,6]. 主要用于测量冰厚和绘制冰下地形图[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