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程若庸哲学思想究
中文摘要
南宋末年理学家程若庸师从饶鲁,属黄榦学派一支,是朱熹的三传弟子,为
吴澄之师,又生在新安,被新安人尊为一代硕儒,新安理学九贤之一。他的思想
反映了南宋末年理学发展的特点。同时作为一位新安理学家,其思想在新安理学
流派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了新安理学对朱学的传承特点。本文重点分析程
若庸遗留下来的文献,即 《性理字训讲义》和《斛峰书院讲义》,并考察了诸如
《新安学系录》、《新安文献志》等著作中记载程若庸遗事的相关史实和文献,尤
其是其他学者对程若庸个人和学术思想的评价,力图展现程若庸思想体系全貌。
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交代了程若庸生活时代即南宋末年内忧外患的
政治背景和理学官学化的学术背景,介绍了程若庸生平,内容包括对他的生卒年
月探讨、早年求学经历、一生以讲学为业,他的著述《性理字训讲义》影响深远,
其人被故里尊为徽州理学名士。
第二部分重点考察程若庸遗留下来的文献—— 《性理字训讲义》,分析程若
庸的理学思想范畴体系。《性理字训讲义》分为六门即造化篇、心性篇、为学篇、
善恶篇、成德篇、治道篇。造化篇阐释了宇宙本原、宇宙生成变化等一系列相关
范畴;情性篇和善恶篇则阐释了人不同于天和物的独特性,人所具有的“心”、
“性”、“情”的特点及相互关系,解释了“善”、“恶”、“天理”、“人欲”等相关
范畴。为学篇、成德篇以及治道篇则属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范畴,阐释了“格物
致知”、“力行”、“敬”、“静”、等一系列范畴,教育人们应该如何为学、尊德、
治道。程若庸的理学范畴系统涵盖了之前理学史上出现的大多数理学范畴。笔者
根据其各篇内容将其理学范畴体系分为宇宙本体论、心性论、为学论、善恶论、
成德治道论五大部分,分别加以研究;从立足文本的角度,对其中的大部分重要
的理学范畴进行了阐释,并就宋代理学大家对这些范畴的解释作了比较分析,以
说明程若庸理学范畴体系具有综合和传承性的特点。
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文章第三部分对程若庸哲学思想作了综合评价,首先
将程若庸的 《性理字训讲义》与程端蒙的《性理字训》作了比较分析,认为程若
庸理学范畴系统更为完备。其次分析得出程若庸哲学思想具有典型的南宋新安理
学特点,注重对“四书”、易学的研究,以朱子学为宗旨,又不尽同于朱子,并
I
推测其思想具有调和朱陆的特点。
文章第四部分考察了程若庸遗留下来的文献 《斛峰书院讲义》,并结合南宋
末年书院教学背景和程若庸对其弟子的教育和影响,分析了程若庸的教育思想,
展现了程若庸作为教育家的一面。
关键词:范畴、理学范畴系统、朱子学、南宋新安理学、书院
II
Abstract
Cheng Ruoyong was one of the Neo-Confucians of the last years of Southern
Sung dynasty. He learned from Rao Lu who belonged to the school of Huang Gan.
And he was Wu Chengs teacher. He was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the disciples of Chu
Hsi. Cheng Ruoyong was born in Xin’an district and was considered to be among the
great Confucian scholars of that generation by Xin’an people. Also he was reputed to
be one of the nine wisdom who were the Xin’an Neo-Confucians. His philosophic
thought refl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o-Confucianism. And he was the Xin’an
Neo-Confucian, so his philosophic thought was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X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