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隔盐措施对滨海盐碱地土壤水盐运移及刺槐光合特性的影响.pdf
第 35 卷第 5 期 生 态 学 报 Vol.35,No.5
2015年3月 ACTA ECOLOGICA SINICA Mar.,2015
DOI:10.5846/ stxb201403090402
王琳琳,李素艳,孙向阳,张涛,付颖,张红蕾.不同隔盐措施对滨海盐碱地土壤水盐运移及刺槐光合特性的影响.生态学报,2015,35(5):
1388鄄1398.
Wang LL,LiSY,SunXY,ZhangT,FuY,ZhangHL.Applicationof salt鄄isolationmaterialstoacoastalregion:effectsonsoilwaterandsaltmovement
and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Robiniapseudoacacia.Acta Ecologica Sinica,2015,35(5):1388鄄1398.
不同隔盐措施对滨海盐碱地土壤水盐运移及刺槐光合
特性的影响
1 1,* 1 1 1 2
王琳琳 ,李素艳 ,孙向阳 ,张摇 涛 ,付摇 颖 ,张红蕾
1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摇 100083
2 呼伦贝尔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呼伦贝尔摇 021008
摘要:土地盐碱化是限制土地资源利用的一个主要障碍,在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的今天,改良利用盐碱地早已提上了科学日程。
在天津滨海盐碱地区,通过田间完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对比分析了4种土壤盐分隔离措施(对照鄄不设隔盐处理,CK;沸石隔
盐处理,FS;陶粒隔盐处理,TL;河沙隔盐处理,HS)对0—80 cm土层水盐运移及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光合特性的影响,目
的是通过评估不同隔盐材料的控盐改土效果,为滨海地区盐渍土改良和沿海防护林营造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1) FS和TL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相对水分含量,为刺槐生长创造更加适宜的水分环境。 FS导致0—80 cm土体
内盐分含量和土壤盐溶质浓度显著降低,控盐效果显著。 TL仅在40 cm 以下土层有显著降盐效果,控盐效果仅次于FS。 与对
照相比,HS对0—80cm土体内盐分含量和土壤盐溶质浓度无显著影响,降盐效果最差。 (2)FS处理能显著提高刺槐的净光合
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LWUE),降低胞间CO 浓度(Ci)。 TL可显著提高刺槐叶片的
2
Pn、Tr,但改善效果不及FS,并且其对Gs、Ci和LWUE没有显著影响。 与对照相比,HS虽然能显著增加刺槐叶片Pn和Tr,但却
导致LWUE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在滨海地区采用沸石作为隔盐材料比采用传统材料河沙更能有效保水降盐,促进植物光合
及生长,可以作为滨海盐碱地区隔盐材料的优先选择。
关键词:隔盐层;沸石;陶粒;河沙;光合特性;滨海盐碱土;刺槐
Applicationofsalt鄄isolationmaterialstoacoastalregion:effectsonsoilwaterand
salt movement and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Robiniapseudoacacia
1 1,* 1 1 1 2
WANG Linlin ,LI Suyan ,SUN Xiangyang ,ZHANGTao ,FU Ying ,ZHANG Honglei
1College of Forestry,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2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lun Buir,Hulun Buir 021008,China
Abstract:Soil sa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