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大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诊断学大纲.doc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绪???? 论 ?[教学内容] 1.“诊断”的含义。 2.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3.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诊法、诊病、辨证、病历,症、病、证的概念。 4.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因发知受。 5.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动静统一。 6.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1. 了解《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诸病源候论》、《温热论》和《温病条件》等对中医诊断的贡献;《诊藉》、《伤寒金镜录》、《濒湖脉学》等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 2.熟悉诊、断、诊断、诊法的含义。 3.熟悉问、望、闻、切四诊各自所指的主要内容。 4.熟悉症状、体征的含义,“症”、病名的意义;“疾病”、诊(辨)病、证、辨证、证候、证型、病历的含义。了解症、病、证的区别与关系;所举名称各属何种概念。 5.熟悉中医诊断中整体观念,相互联系的认识基础;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因发知受的含义。了解黑箱、生物全息、缩影的含义;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因发知受的典型例证。 6.熟悉“疾病”中存在的整体影响;整体审察的要求;诊法合参的含义,四诊并重的道理,动静统一的意义。了解四诊顺序可不固定,参合诊查,“诊”与“断”交互进行。 7.了解中医基础理论,早临床、多实践、思维方法对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意义。 [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部分内容自学,简介《中医诊断学》的发展沿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章???? ??? 望 诊 ?[教学内容] 1.望诊的概念,望诊的方法,望神色形态和局部望诊诊病辨证的原理,望诊的方法。 2.望神: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神乱的典型表现、识别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3.望色:正常色泽和病色的区别,面部色诊的分属部位,五色所主的病(症)证。 4.望形:形体强、弱、胖、瘦、常见畸形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5.望态:常见异常姿态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6.望头面、五官:望头与发、望目、望鼻、望耳、望唇、齿及咽喉的基本内容,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7.望肢体:望颈项、望胸部、望腹部、望背部、望腰部、望四肢等的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8.望二阴:望前阴、望后阴的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9.望皮肤:全身皮肤色泽变化及斑疹、水疱、痈疽疔疖等的表现及一般临床意义。 10.舌的形态结构,舌诊原理,舌面的分布,舌诊的内容,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1.望舌质:正常舌质的表现、意义。舌神的荣枯判断;舌色:淡白、淡红、红、绛、紫的表现、临床意义;舌形:老、嫩及胖大、瘦薄、点刺、裂纹、齿痕的表现、临床意义;舌态:痿软、强硬、歪斜、颤动、吐弄、短缩的表现、临床意义;舌下络脉的诊法、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12.望舌苔:正常舌苔的表现、临床意义;苔质厚薄、润燥、腐腻、剥落、偏全、真假的表现、临床意义;苔色白、黄、灰黑的表现、临床意义。 13.舌象的综合分析:舌质与舌苔互参,舌诊的一般临床意义,临床常见舌象及其意义。 14.望小儿指纹:望指纹的方法,正常指纹,指纹变化的一般临床意义。 15.望排出物:痰涕、涎唾、呕吐物、大便、小便等色、质、量变化的内容及其一般临床意义。 [教学要求] 一、全身望诊 1.掌握望神的概念;得神、失神、假神的表现和临床表现。熟悉望神的主要内容;少神的表现和临床意义。了解望神的原理;神乱的表现和临床意义;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 2.掌握望色的概念;常色与病色、主色与客色、善色与恶色的概念及特点;五种病色的主要表现和临床意义。熟悉色与泽的临床意义;望色十法的内容。了解望色诊病的原理;面部分候脏腑的理论。 3.熟悉形体强弱、胖瘦的表现和临床意义。了解望形诊病的原理;体质形态的表现和临床意义。 4.熟悉望动静姿态、异常动作的表现和临床意义。了解望姿态诊病的原理;衰惫姿态的表现和临床意义。 二、局部望诊 1.熟悉小儿囟门、颜面、目、口唇的病理形态、临床意义。了解头发、耳、鼻、齿与龈、咽与喉的常见病征、临床意义。 2.熟悉颈项、胸胁、腹部的常见病理形态、临床意义。了解腰背部、四肢的常见病征、临床意义。 3.熟悉全身皮肤色泽变化及斑疹的表现和鉴别。了解前阴、后阴、皮肤水痘、疮疡等常见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三、舌诊 (一)舌诊概述 1.熟悉舌质、舌苔、舌象、舌诊的含义。 2.熟悉中医诊舌的部位主要是舌质与舌苔;舌的形态结构。了解舌的组织机构;舌乳头的分类及各种乳头的形态特征;丝状乳头、蕈状乳头对舌象形成的影响。 3.熟悉脏腑在舌面的分布理论;舌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关系。 4.熟悉舌诊的体位,伸舌姿势,诊舌的顺序,诊舌的注意事项。了解刮舌、揩舌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5.掌握诊舌的内容;正常舌象的特征及意义。熟悉舌象的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