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重点知识【自整理精华版】.docVIP

国际贸易理论重点知识【自整理精华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际贸易理论重点知识【自整理精华版】.doc

Chapter 3 Neoclassical Trade Theories 3.2 Reciprocal Demand Theory 相互需求理论 In our previous discussions in Chapter 2 and the above section, world prices after trade began were assumed to be at a certain level. For example, in the Ricardo model(比较优势理论模型) we assumed that 1 barrel of wine would exchange for 1 yard of cloth in international trade. 贸易平衡(P43):两国进行交换,交换比率取决于双方对各商品需求的大小,并稳定在输出货物恰好能抵偿输入货物的水平上。但是要求两国相互需求的商品价值相等,贸易才能稳定均衡。 3.3 Factor Endowment Theory 要素禀赋理论 Q:如果两国的劳动生产率相同,为什么还要发生贸易? A:要素禀赋的充裕度不同——成本。 H-O理论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发展,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要素下分析产品的生产成本。核心:两国技术水平相等,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两个原因: ①两国间要素充裕度不同; ②商品生产的要素密集度不同。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充分利用本国充裕的要素商品,以换取那些密集使用稀缺要素的产品。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H-O theorem(P50): The unit prices of labor and capital in Japan are 10 and 5 respectively, while in China, they are 4 and 7. Therefore the relative price of capital to labor(the price of capital, interest) in Japan (5/10) is smaller than that in China (7/4), i.e., (r/w)J<(r/w)C(资本密集:利率很低). In othere words, Japan is relatively capital abundant(密集) and China is relatively labor abundant. 3.4 The Leontief Paradox里昂惕夫之谜 按照H-O理论,美国是一个资本丰裕而劳动力相对稀缺的国家(P51),其对外贸易结构应该是出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20世纪50年代初,美籍苏联经济学家里昂惕夫(Leontief)根据H-O理论,用美国1947年200个行业的统计数据对其进出口贸易结构进行验证时,结果却得出了与H-O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这一难题称为里昂惕夫悖论。 里昂惕夫悖论虽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观点,但它对原有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引发了对国际贸易主流思想的反思,推动了二战后新的国际贸易理论的诞生。 Chapter 9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9.1 Types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别。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巴拉萨把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分为: (1)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 (2)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3)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 与上3个阶段对应地,经济一体化组织可以根据市场融合程度,分为: 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ariff arrangement)/Stage 1 即在成员国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一部分商品给予特别的关税优惠,这是经济一体化中最低级和最松散的一种形式,典型的有1932年英国与一些大英帝国以前的殖民地国家之间实行的英联邦特惠制。 自由贸易区(Free market area)/Stage 1 即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一个贸易区,在区内各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区内商品的完全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国仍保留对非成员国的原有壁垒。 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Stage 1 即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同时协调其相互之间的贸易政策,建立对外的统一关税。这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又更进了一步,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典型的有欧洲经济共同体。 共同市场,如欧洲共同体(Common Market)/Stage 2 即成员国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