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吟诵之方法(台湾陈新雄教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吟诵之方法(台湾陈新雄教授).doc

诗歌吟诵之方法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 陈新雄 学习诗歌吟诵,我曾经在香港浸会大学教导学生吟诵,而且颇为成功,极有成效,香港一般是使用粤语,也能让学生学会用国语来吟诵,而且韵味十足,这就更增加了我教学生吟诵的信心。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应从五、七言的律体诗开始,因为五、七言的律体诗,格律有一定,学生最易学习,只要把五、七言律诗平仄的基本格式吟咏熟了,读诗就容易了。现在把五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抄录在下面,并附合于其基本格律的古人诗选一首于后,为使学者能仔细体会诗旨,掌握诗中的感情,这也有助于吟诵,故今特把所附的诗选,作一番赏析,以助于吟时,掌握诗中的感情,而能把这种感情藉吟诵表现出来。 〔一〕近体: 下面先说五言律诗的平仄: 【甲】仄起式:    所谓仄起式,就是五言律诗首句中的第二个字是仄声,凡是五言律诗首句第二个字是仄声的,我们称它为仄起式。   (一)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1),平平仄仄平2)。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3),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杜甫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杜甫四十六岁,安禄山史思明等叛军攻陷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即位于灵武,乃将妻儿家小安置在鄜州的羌村,只身去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获,带到长安,因官职卑微,未被囚禁,因此留居在陷城长安,不得他处音讯,独处寂寞,念及前方战事,忧心如捣,惟以穷愁度日,除忧国忧民外,又随时怀念家人骨肉,如鄜州的妻儿,平阴的兄弟,还有锺离的韦氏妹,故此时的诗中,多写因家事而感到国难的真情语。在此时所作诸诗篇中,谈到感时忧别,心景双写,则当首推次年三月所作的〈春望〉一诗,最为沉痛。   仇兆鳌的《杜诗详注》说:「此忧乱伤春而作也。上四,春望之景,睹物伤怀;下四,春望之情,遭乱思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的一开头两句,即写的是春望所见。唐代的首都是长安,现在看到的是首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仍在,可是杂草乱生,树木青森。只用一个「破」字,巳使人怵目惊心了;再加一个「深」字,更令感到满目凄凉了。司马光在《温公续诗话》里说:「古人为诗,贵在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近世唯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春望〉诗,国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城春草木深,明无人迹矣。」长安经过安史之乱的杀戮掳掠,不仅财物被抢劫一空,而人民也多死于战乱,十室九空,只两句就显现一场浩劫的前所未有的巨大了。杜工部在这两句里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使情景交融,为全诗营造好了气氛,也为后文埋下了伏线。诗一开头就用了对仗,而且属对工巧,属于《文心雕龙》所谓「反对」为优的「反对」,圆熟自然,诗意跌宕。「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拿来跟充满生意的「城春」对比,在满城明媚的春光中,本应是游人如织,仕女如云的时候,而今竟是断壁颓垣,无限凄凉之境;「国破」之下继之以「山河在」,只有山河仍在,其它一切都巳面目全非了。「城春」原是明媚的春景,后缀以「草木深」,除了草木榛芜外,什么也没有了。「国破」与「城春」后面所接的都是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先后相背,诗意翻腾。明代胡震亨极为赞赏此联,《唐音癸签》载其说云:「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司马光说:「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也。」司马光的说法,为一般人所采用,花鸟本是令人欢娱的东西,但人因感时恨别,反使人见了为之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就是用花来比拟人,也就是修辞学上的“拟人格”,把花鸟比拟为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这两说虽然是不同,但精神上却是一贯的。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这样含意丰富,正是诗的含蓄之美,取意多端。诗的前四句都从「望」字而出,诗人俯仰胆望,视线由近而及远,又由远而至近,从城郭而远望山河,再从草木而细察花鸟,层层搜览,一一观察,感情由隐而至显,由弱而转强,步步推进,丝丝抽取。在景与情的交替变化中,仿佛可以看见诗人翘首远望的神态,先远望,后低头,再沉思,最后过度到后半部的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详注》引赵汸曰:「烽火句,应感时;家书句,应恨别。」安禄山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以十五万人反于范阳,肃宗至德元年(756)六月哥舒翰出战潼关,大败。七月禄山遣将孙孝哲率兵入长安,杀嫔妃、公主、皇孙等数十人,搜捕百官、宦者、宫女送至洛阳。故自安史之乱以来,战火连绵,春深三月,犹未息兵,无

文档评论(0)

xinshengwen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1233133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