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ls200812091355582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zxls2008120913555821.doc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912—1937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繁荣。但好景不长。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对民族资本的沉重压迫,使民族工业在困境中发展艰难。 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民国建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市场经济比较活跃,进人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1914年,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饬,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商品输出减少,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也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1915年,日本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消息传出后,中国人民掀起了一场抵制日货的大规模运动。1918年,段祺瑞与日本签订《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和《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再次激起了全国人民抵制日货的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中,罢工、罢市、拒绝买卖日货的斗争此起彼伏,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对民族工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迅速发展。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范旭东被称为中国化学工业的代表人物。 范旭东先后在塘沽创办了久大盐业公司和永利制碱公司。1917年永利兴办之时,英国卜内门洋碱公司的经理当着范旭东的面说:“碱对贵国确实重要,只可惜办早了一点,就条件来说,再候30年不晚。”面对这种奚落,范旭东的回答是,“恨不早办30年,好在事在人为,今日急起直追,还不算晚”。后来,当永利建成并成功出碱之时,卜内门公司又跑来要求“合作”,范旭东则坚持公司章程,“股东以享有中国国籍者为限”,将卜内门拒于永利大门之外,打破了卜内门独霸中国碱业市场的企图。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8年基本实现全国统一。国民政府得到上海、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民族资产阶级的支持,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如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等,使民族工业在十年间得到了更快发展。 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达到8%以上,1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一些轻工业如棉纺织业、面粉加工业、钟表业、水泥和化工制造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这些轻工业领域中,属于民营工业的工厂企业居多。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立的荣氏企业渡过了1922—1924年由于外国商品大量倾销导致的亏损难关。1932年,其所属的面粉、纺织各厂大多盈利。 “面粉大王”、 “棉纱大王”的桂冠又戴到了荣氏兄弟头上。 侵华日军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 抗战爆发后,日本侵占大片中国国土。日本侵略军强行劫夺中国的工厂、矿山,许多没来得及撤退出沦陷区的民营企业都被日军以“军事需要”为名霸占。日军还把沦陷区变成服务于侵略战争的军事和工业基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民族工业。1940年10月,日本内阁通过《国土计划设定纲勤,提出所谓“适地适产主义”。具体地说,它就是在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工业;在中国东北由伪满洲国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部分机械工业和轻工业;在华北着重开发矿业、盐业;在华中则容许存在一些轻工业。“适地适产主义”意在将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之中。 经济掠夺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目的。日本对沦陷区工矿业的掠夺与控制主要是采取“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 1942—1944年,日本从华北各煤矿掠走近2000万吨煤;1938—1945年,日本从当涂、大冶等铁矿掠走1670万吨矿石,从长芦盐区掠走粗盐7600万担。战前,全中国华商纱厂共94家,其中有61家在沦陷区,被日本侵略者以“委托经营”方式掠夺去的达54家,占沦陷区内华商纱厂的89%。 日本还控制和垄断了沦陷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对各类物资实行严格管制。 物资管制制度便于日伪政权以低价收购的方式进行物资掠夺,也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 在上海,钢铁、猪鬃、桐油、棉花、生丝等物资在市区移动须经批准;3码(1码 =0.9144米)以上的丝棉毛织物、0.5千克以上的糖或盐,由上海外运须经许可;2千克以上的米面、5千克以上的豆类、20个以上的蛋、0.5千克以上的茶叶由外地运入上海也须经许可。 日本还在沦陷区掠夺大量劳动力,严重破坏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据统计,从1937年到1943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ly8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