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生物竞赛血液及循环系统要点.ppt
8 血液与循环系统 PART 1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理化性质 一、血液的组成 体重的7%~8% 血液 血细胞比容:细胞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PART 1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理化性质 一、血液的组成 PART 1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理化性质 二、血液的理化性质 血液比重:全血比重1.050~1.060。红细胞数量越多,全血比重越大;蛋白质越多,血浆比重越大 血液粘滞性:血液相对粘度:4~5。全血粘度主要决定于红细胞数,血浆粘度主要决定于蛋白质含量 血浆渗透压:决定于溶质颗粒的数量 晶体渗透压:晶体物质(Na+、Cl-) 胶体渗透压:蛋白质 等渗溶液、低渗溶液、高渗溶液 等张溶液 PART 1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理化性质 二、血液的理化性质 血液酸碱性:正常pH:7.35~7.45 酸碱缓冲对 非挥发性酸——尿——代谢性酸中毒 挥发性酸——肺——呼吸性酸中毒 PART 1 血液 第二节 血细胞 一、红细胞 红细胞形态:双凹的圆盘状,直径8μm,最厚处2μm,最薄处1μm 红细胞沉降量(血沉):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 红细胞沉降量越大,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越小 红细胞能量来源:糖酵解、磷酸戊糖旁路 血红蛋白:1血红蛋白~4氧分子 氧合血红蛋白、去氧血红蛋白 造血中心(造血干细胞):卵黄囊——肝和脾——骨髓 PART 1 血液 第二节 血细胞 一、红细胞 造血原料:维生素B12:内因子、R蛋白——大细胞性贫血 叶酸——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铁:95%再利用,1转铁蛋白~2Fe2+——小细胞性贫血 血红蛋白 促红细胞生成素 PART 1 血液 第二节 血细胞 二、白细胞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非特异性细胞免疫 嗜酸性粒细胞: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机体过敏反应 PART 1 血液 第二节 血细胞 二、白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肝素、组胺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淋巴细胞:T细胞——细胞免疫;B细胞——体液免疫 白细胞生成: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可识别的前体细胞——成熟的白细胞 白细胞生成素、白细胞介素 PART 1 血液 第二节 血细胞 三、血小板 维护血管壁完整性 血小板生成:造血干细胞——巨核系祖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 巨核细胞:核有丝分裂,胞浆不分裂;细胞膜折入——分界膜系统 促血小板生成素 PART 1 血液 第三节 凝血和抗凝血 一、凝血 血清与血浆区别:不含纤维蛋白原,含少量凝血过程中血小板释放的因子 生理性凝血过程:血管挛缩、血小板血栓、纤维蛋白凝块形成 凝血因子:FⅣ为Ca2+,其余为蛋白质 FⅢ(组织因子)存在于组织中,其余存在于新鲜血浆中 FⅡ、FⅦ、FⅨ、FⅩ为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的激活 PART 1 血液 第三节 凝血和抗凝血 一、凝血 PART 1 血液 第三节 凝血和抗凝血 一、凝血 PART 1 血液 第三节 凝血和抗凝血 一、凝血 内源性凝血:血液与带负电的异物表面接触,吸附FⅫ(表面激活) 外源性凝血:始动凝血因子FⅢ为多种细胞跨膜蛋白,细胞受损后得以与血液接触,并与FⅦ结合(正反馈效应) 血小板的凝血功能:与血管受损后暴露的胶原蛋白结合,Ca2+增加,血小板积聚,并启动内外源性凝血途径 第一期止血:血小板栓子 第二期止血:纤维蛋白网 PART 1 血液 第三节 凝血和抗凝血 二、抗凝系统 细胞抗凝系统:网状内皮系统 体液抗凝系统:抗凝血酶、肝素 肝素:酸性粘多糖,由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产生 肝素抗凝机制 PART 1 血液 第三节 凝血和抗凝血 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纤溶系统:纤维蛋白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抑制物 纤溶过程:纤溶酶原的激活、纤维蛋白的降解 纤溶酶原的激活 内源性激活途径:内源凝血系统有关凝血因子激活——凝血与纤溶保持平衡 外源性激活途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激活——防止血栓形成,组织修复 PART 1 血液 第三节 凝血和抗凝血 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纤维蛋白的水解 凝血酶:纤维蛋白原两对肽链的N-端各脱下一个小肽,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单体——凝血 纤溶酶:断裂赖氨酸-精氨酸键,使纤维蛋白变成可溶性小肽——不凝固或抗凝 纤溶酶作用 纤溶抑制物 PART 1 血液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一、红细胞血型 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凝集原、凝集素、红细胞凝集(抗原-抗体反应) ABO血型 PART 1 血液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一、红细胞血型 A型血亚型:A1亚型:含A与A1凝集原 A2亚型:仅含A凝集原 ABH凝集原生成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 A基因、B基因为显性基因,O基因为隐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