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制冷装置的换热设备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圆管外壁面面积为基准计算,传热系数 ko为 计算中,当圆管的内、外径之比do/di≤2时,上式可简化为 或 式中:δ—圆管壁厚,m;λ—圆管热导率,W/(m·K); dm—圆管内、外直径的算术平均值,m; Am—圆管内、外表面面积的算术平均值,m2。 * 计算表明,简化后的式与原式相比,计算偏差小于4%。 当圆管壁为多层材料组成时,传热系数可由热阻叠加求得。涉及圆管保温时,其隔热材料的厚度应大于临界热绝缘直径。 热交换器投入使用后,传热表面会产生污垢,增大传热热阻。污垢对传热的影响通过污垢热阻考虑。计及污垢热阻的圆管传热公式为 或 * 式中:Ri、Ro分别为圆管内、外表面的污垢热阻(在换热器设计中常称为污垢系数),m2·K/W。 在制冷换热器中,制冷剂侧污垢主要为润滑油的油膜及其他悬浮物的沉积;水侧污垢主要来自于盐类在换热表面上的结晶以及悬浮颗粒在换热表面上的沉积;空气侧污垢主要来自于空气中的悬浮颗粒在换热表面的沉积。由于污垢生成过程的复杂性,目前尚无法用理论计算方法确定。表6-1给出了部分实验值。 * 水自然对流换热系数200~1000, 强制对流1000~15000 (W/(m2·K)) 表6-1 换热器传热表面的污垢系数 部位及介质 污垢系数/(m2·K/W) 冷凝器氨侧 0.43×10-3 蒸发器氨侧 0.60×10-3 氟利昂(钢管)侧 0.09×10-3 冷却水侧 0.09×10-3 盐水、海水侧 0.18×10-3 冷媒水、水蒸气侧 0.045×10-3 * 回顾三、通过肋壁的传热 在制冷及低温工程中,通常会遇到两侧表面传热系数相差较大的传热过程。例如:一侧是单相液体强迫对流换热或相变换热(沸腾或凝结换热),其表面传热系数一般在500W/(m2·K)以上;另一侧是气体强迫对流换热或自然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一般在50W/(m2·K)以下。这种情况下,强化传热主要考虑的是增强表面传热系数较小一侧壁面的对流换热,由于增大流速所起的作用有限,且会增加风机的耗能,一般采用加肋方式扩展换热面积以增大肋侧热流量,从而使两侧对流换热相匹配,是强化传热的有效措施。 * 假设未加肋的左侧面积为A1,加肋侧肋基面积为A2,肋基温度为tw2,肋片面积为A2,肋片平均温度为tw2,肋侧总面积A2=A2+A2;肋壁材料的热导率λ为常数,肋侧表面传热系数ho也为常数。在稳态传热情况下,肋侧的热流量φ计算公式为 引入肋效率ηf,得 通过肋壁的传热热流量计算公式为 * 式中:η=(A2 + η fA2)/A2,称为肋面总效率 以肋侧总面积为基准,传热计算公式为 传热系数为 式中:β=A2/A1,为肋化系数。由上式可见,加肋后,肋侧的对流换热热阻是1/βηho,而未加肋时为1/ho,加肋后热阻减小的程度与(βη)有关。由肋化系数的定义易知β>1,其大小取决于肋高与肋间距。增加肋高可以加大β,但增加肋高会使肋效率ηf降低。减小肋间距也可以加大β,但肋间距过小会增大流体的流动阻力。一般肋间距应大于 * 两倍边界层最大厚度,当涉及结露和结霜工况时,肋间距还应适当增大。工程上,当hi/ho=3~5时,一般选择β较小的低肋;当hi/ho>10时,选择β较大的高肋。 引入污垢系数后,以肋侧表面面积为基准的传热系数为 对于带肋的圆管,当do/di<2

文档评论(0)

x551116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