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风与建筑设计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通风应用实例 ——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 自然通风与建筑设计 不需要设置动力装置,因此是一种经济的通风方式。 受室外气象条件影响,通风效果不稳定。 自然通风原理: 自然通风特点: “热压”和“风压”这两种基本作用形式。 (1)街道布局的定向 主要大街/大道应与盛行风的方向平行排列或最多成30度角,令盛行风得以进透入全区 (2)建筑物之间应留有空间以改善通风 2.为了保证建筑的自然通风效果,建筑主要进风面一般应与夏季主导风向成60°- 90°角,不宜小于45°角,同时应避免大面积外墙和玻璃窗受到西晒。 (3)由道路、休憩用地及低矮楼宇连成的通风廊道 (4)设置风廊/风道 (5)利用非建筑用地的配置以辟设风道 建筑群通风的合适选择 平面 一.建筑平面转角处理: 1. 角偶锯齿状处理,使迎风侧上游处面积小,而下游处面积大。 2. 将建筑物平面圆形化以减低风速增加领域。 二.墙面凹凸变化: 1. 将建筑物墙面做成凹凸状,以阻扰气流,降低横切建筑物侧面的风速。 2. 建筑物墙面凹凸状变化,可藉遮阳板或增设阳台方式处理。 三.建筑群设计要求: 1.建筑物长边与长年风向平行。 2.加大建筑物群邻栋间隔,避免产生局部峡谷风。 4.改善建筑群通风的方法 四.利用绿化改变气流状况 树木可以减低风速,通常风速减少10%以上的范围,迎风可达树高的5倍,背风可达树高的2倍。保护绿带如能使4%的风透过则可发挥最大的防风效果。 下层开放的植栽计划可让凉风吹过,浓密的大树及林下灌木则可阻挡强风侵袭。 建筑物或活动频繁场所应安置在有遮阴树或大片草坪等有冷却空气效果地区的下风处。 自然通风的风压作用和热压作用都随着建筑物的高度的增加而增强。 对高层建筑的室内通风是有利的,但是,高层建筑能把城市上空的高速风引向地面,产生“楼房风”的危害,这对周边地区自然通风的稳定性和控制是不利的。 二、建筑形式的选择 高度轮廓的差异可促进空气流动 梯级式的高度轮廓可令风转吹向较低的地方 一.基座型(底层扩座型)建筑: 1.将高层建筑物下层部份规划为一大片的低层建筑物减少对行人活动层的影响。 2.底层建筑物的设计高度必须比周围的建筑物高,以避免「楼房风」影响周围的低矮建筑。 二.中空化建筑: 1.于建筑物立面中段位置设一大的开口部,使风能穿透而过,如此可减低「下降风」的风速。 2.建筑物中空层设置的位置以接近受风面的气流分岐点附近,其风速增加领域为最小。 三.邻栋间通廊顶盖: 为防止高层建筑物受风面与低层建筑间通路,入口处之逆流风对行人活动的影响,故于上部设置顶盖。 1.建筑群立面改善通风方法 为了让使用者与外界景观没有距离感,便有了大面积、少分割的开窗方式,加上大面积玻璃较重、不易开启,固定窗因此产生。 往日常见的气窗因被认为造型老气、退流行而舍弃,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固定玻璃的景观窗,然而在无敌景观的背后,往往得承受闷热的室内温度及高昂的空调电费。 旧式建筑楼高较高,房门有设置气窗。如果都没有气窗,表示当你关起门时,就算开窗,空气也不会对流。 为保留大面积的景观窗,侧边通风用的推射窗可开启角度又不足,易造成通风不良 外推90度的窗扇两边都有空间让风吹进来,侧向风打在垂直窗扇上都可以灌进室内。 窗户上方以有气窗为佳,两扇对开的横拉窗,保证至少能有一半的通风面积。 90度外推的型式,使通风面积几乎是整个开口,外推后窗面开口分成两半,垂直的窗扇则成为导风板,将风导入室内,通风效果更好。 总结:建筑设计应用自然通风的基本原则 建筑布局采用交错排列或前低后高,或前后逐层加高的布置 正确选择平面的组合形式;合理栽种树木,有利导风、透风。 利用天井、楼梯间引导气流,组织自然通风 开口位置的布置应使室内流场分布均匀 改进门窗及其他构造,使其有利于导风、排风和调节风量、风速等。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