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2.2 支挡结构稳定性分析计算 3)挡土墙(包括坝体) 挡墙主要靠自重实现稳定。 挡墙的计算和土坡稳定计算方法相同,采用稳定安全系数的方法。 挡土墙的稳定性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评价: ① 作用在挡土墙上抗倾覆力矩与致倾覆力矩之比应大于或等于1.5; ② 作用在挡土墙底面的抗滑力与滑动力之比应大于或等于1.3; ③ 挡土墙下卧地层应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2.2.2 支挡结构稳定性分析计算 3)挡土墙(包括坝体) 斜坡挡土墙加固力通常综合以下两方面情况确定: 如果挡土墙抗倾覆稳定性不够,一般根据墙的外侧较低端为支点的各种力矩平衡条件求得; 如果墙体抗滑稳定性不够,则依据作用于墙的静力平衡条件求得。 不论利用哪种方法求加固力,其前提条件是,挡土墙在加上锚杆后,其墙基要能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否则,就应改变挡墙基础形式以增大基底面积,或者将其置于有足够承载力的地层上去。 2.2.2 支挡结构稳定性分析计算 未采取加固措施时,挡墙的抗倾覆稳定性计算有: 施加加固力T 后,挡墙的抗倾覆稳定性应满足: 可得抗倾覆所需最小加固力为: 2.2.2 支挡结构稳定性分析计算 未采取加固措施的挡墙抗滑稳定性计算有: 采取加锚措施后,应使基底抗滑力与滑动力之比值达到抗滑稳定性许用安全系数[Ks],则有 可求得抗滑所需的最小加固力为: 粘性土中,对于挡土墙后坡度较大斜坡土体的土压力,可通过分析潜在剪切面来确定。 2.3 地下工程围岩稳定分析基本理论 地下工程稳定问题也分深埋和浅埋。 所谓深埋,指开挖以后的应力重新分布没有涉及到地表。因此,深埋体在力学上可以按照无限体处理。 所谓浅埋,是指应力重新分布影响到地表,即力学分析时要考虑地表界面问题,因此,是半无限体问题。 注意与深部的异同! 2.3.1 普氏压力拱理论 (1)普氏压力拱理论基本内容 普氏压力拱理论认为,对于松散体围岩的矩形或梯形巷道在顶板发生冒落后,顶板部分会出现抛物线形状的平衡拱(图2-9)。因此,支护所需要支撑的岩石就是冒落拱内的岩石重量。确定冒落拱的位置和大小,就可以确定支撑的作用。 (a)两帮稳定 (b)两帮不稳定 图2-9 普氏压力拱下围岩压力计算 2.3.1 普氏压力拱理论 (2)拱高计算 当两帮稳定时: 当两不稳定时(普氏系数 3 ): (3)拱顶总压力 简化抛物线拱为矩形拱,有: 拱顶的压力强度 拱顶的总压力 2.3.1 普氏压力拱理论 (4)普氏公式的使用条件和特点 普氏将岩石简化为紧密的砂子。这一状态适用于挤压破碎的岩石。 根据岩石强度条件,当没有构造应力时,巷道应力超过岩石强度的情况时,巷道深度应超过: 普氏理论没有考虑地表界面问题,因此,这是深埋问题。且普氏理论的结果和埋深没有关系。 这在一般深埋问题中是可行的。但实际上,当深度更深时(400m以后),有时,此结果与实际存在不符的现象。 2.3.2 太沙基地压理论 (1)太沙基理论的基本内容 太沙基理论假设:在矩形巷道顶部沿巷道两帮出现滑动(滑动界面),一直到地表。根据滑动体的重力与滑动界面的阻力建立平衡方程。 2.3.2 太沙基地压理论 (2)压力公式 宽度为 的矩形巷道,埋深为 。则根据太沙基理论推导得到顶梁上的作用强度为: (3)太沙基公式的使用 太沙基公式讨论了地表附加荷载的影响,它可以用在浅埋情况。因此,在隧道工程中经常采用。 2.3.2 太沙基地压理论 当 时,公式的后两项值已经足够小,可以忽略。于是,公式就成为: 此时,深度影响已经消失,其实质已经和普氏公式一样。以 考虑,此时的拱高度为: 这说明了太沙基公式可以适用于两种情况。当讨论的埋深足够深时,太沙基公式和普氏公式是一致的。 2.3.3 弹塑性变形理论——卡斯特讷方程 (1)卡氏方程的基本理论 假设条件:认为岩石是弹-塑性的,即:强度极限之前是弹性的,到达强度后变化为理想塑性;塑性条件是摩尔—库仑准则;讨论的是深埋、圆形巷道(半径R)平面问题(相当长巷道,前后条件一样)。 2.3.3 弹塑性变形理论——卡斯特讷方程 (2)卡氏公式 支护作用(地压)力为: 由公式可知,支护力和塑性半径成反变的函数关系。因此,可以先按照支护力 为零考虑计算塑性半径(塑性半径最大值),然后计算支护(压)力。 2.3.3 弹塑性变形理论——卡斯特讷方程 (3)公式的使用 卡氏公式和前面的讨论都不同,它是变形压力,而非重力作用。其实质是支护力大,塑性半径小(变形小),或反之亦然。 支护压力还和深度( )关。 有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5MR105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OCR).pdf VIP
- 高考数学圆锥曲线常用二级结论.pdf VIP
- 住院患者跌倒护理风险评估与护理指导意见.pdf VIP
- 《放疗副作用及应对》课件.ppt VIP
- GB50209-20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新).pdf VIP
-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卷(A卷).docx VIP
-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卷及答案.pdf VIP
- 标准图集-20S515-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pdf VIP
- 煤矿用防爆电气设备防爆检查标准-培训课件.pptx
- 半导体物理学(第8版)刘恩科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