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学院
综合设计研究性 实验报告
题 目:水中重金属的微生物的治理方法的
预习报告
作者(学号): (101302112)
班 级: 环境学院10级环境工程
时 间: 2013-7-8
水中重金属的微生物的治理方法的预习报告
微生物的培养
1.1微生物的筛选
1.1.1平板接种筛选法:利用亚硝酸盐作为唯一的氮源。
1.1.1.1 制备菌样稀释液。
分别取不同种菌样1g, 加入到盛有99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振荡10~ 20min,制成10- 2 细菌菌样稀释液。再取此稀释液0.5mL注入装有4.5mL无菌水的试管中,制成10- 3菌样稀释液,同法再制备10- 4 ,10- 5 , 10- 6 , 10- 7 菌样稀释液,即制成用于细菌分离的菌样稀释液。再取各种菌样5g,加入到盛有95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振荡10~ 20min,制成10- 2分离霉菌的菌样稀释液,采用上述稀释液的制法,配制10-3 , 10- 4 霉菌菌样稀释液待用。
1.1.1.2接种培养。
取以上制备好的10- 5,10- 6 , 10- 7细菌菌样稀释液1mL,将其注入已编号的无菌培养皿内, 再将灭菌冷却至(45~ 50℃)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入其中制成平板,待其完全冷凝后, 将平板倒置于30℃培养箱中, 培养1~5d。同上述操作, 取1mL10- 2 , 10- 3 , 10- 4 霉菌菌样稀释液, 制成查氏培养基平板。待平板完全冷凝后, 将平板倒置于28℃的培养箱中培养24~48h。将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却至(45~ 50℃),分别倒入已编号的无菌平皿中, 待其凝固后, 将原菌样加入适量无菌水, 采用接种环进行平板接种。然后将平板倒置于30℃的培养箱中培养24h。
1.2微生物的分离
1.2.1基本原理
在土壤、水、空气或人及动、植物体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绝大多数都是混杂生活在一起,当我们希望获得某一种微生物时,就必须从混杂的微生物类群中分离它,以得到只含有这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这种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为了获得某种微生物的纯培养,一般是根据该微生物对营养、酸碱度、氧等条件要求不同,而供给它适宜的培养条件,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此菌生长,而抑制其他菌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其他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再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稀释混合平板法或平板划线分离法等分离、纯化该微生物,直至得到纯菌株。
1.2.2操作方法
1.2.2.1.稀释涂布平板法
(1)倒平板将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1号琼脂培养基、马丁氏琼脂培养基溶化,待冷至55—60℃时,向高氏1号琼脂培养基中加入10%酚数滴,向马丁氏培养基中加入链霉素溶液,使每毫升培养基中含链霉素30μg。然后分别倒平板,每种培养基倒三皿,其方法是右手持盛培养基的试管或三角烧瓶,置火焰旁边,左手拿平皿并松动试管塞或瓶塞,用手掌边缘和小指、无名指夹住拔出,如果试管内或三角烧瓶内的培养基一次可用完,则管塞或瓶塞不必夹在手指中。试管口在火焰上灭菌,然后左手将培养皿盖在火焰附近打开一缝,迅速倒入培养基约15ml,加盖后轻轻摇动培养皿,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平置于桌面上,待凝后即成平板。也可将平皿放在火焰附近的桌面上,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夹住管塞并打开培养皿,再注入培养基,摇匀后制成平板,如图Ⅶ-1所示。最好是将平板放室温2—3天,或37℃培养24小时,检查无菌落及皿盖无冷凝水后再使用。
(2)制备土壤稀释液称取土样10g,放入盛90ml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烧瓶中,振摇约20分钟,使土样与水充分混合,将菌分散。用一支1ml无菌吸管从中吸取1ml土壤悬液注入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三次,使充分混匀。然后再用一支1ml无菌吸管从此试管中吸取1ml注入另一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以此类推制成10-1、10-2、10-3、10-4、10-5、10-6各种稀释度的土壤溶液。
(3)涂布将上述每种培养基的三个平板底面分别用记号笔写上10-4、10-5和10-6三种稀释度,然后用三支1ml无菌吸管分别由10-4、10-5和10-6三管土壤稀释液中各吸取0.2ml对号放入已写好稀释度的平板中,用无菌玻璃涂棒在培养基表面轻轻地涂布均匀。
(4)培养将高氏1号培养基平板和马丁氏培养基平板倒置于28℃温室中培养3—5日,肉膏蛋白胨平板倒置于37℃温室中培养2—3日。
(5)挑菌将培养后长出的单个菌落分别挑取接种到上述三种培养基的斜面上,分别置28℃和37℃温室中培养,待菌苔长出后,检查菌苔是否单纯,也可用显微镜涂片染色检查是否是单一的微生物,若有其他杂菌混杂,就要再一次进行分离、纯化,直到获得纯培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