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九仙山小流域定位监测成果报告.docVIP

2012年九仙山小流域定位监测成果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九仙山小流域定位监测成果报告

2012年九仙山小流域定位监测成果报告 1前言 在省水土保持监测站及济宁市水土保持监测站的关心支持和领导下,2012年我站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积极主动认真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2012年九仙山小流域径流场5处径流小区的降雨、径流、泥沙3项监测任务,观测资料现已整理完成。 2站点及基本观测设施 2.1站点及小流域概况 曲阜市水土保持试验站位于东经116°59′00″,北纬35°46′00″,是根据山东省水利厅[80]鲁水科教字第7号文设立的全省六处水土保持试验站(所)之一,于1981年开工建设,1982年汛前建成并投入试验观测。站址设在曲阜市吴村镇九仙山小流域(原名红山小流域)粮船石水库。 九仙山小流域地处曲阜市吴村镇北部、董庄乡西北部的低山丘陵区,属淮河流域,南泗湖水系。该流域地形北高南低,北、东、西三面环山,形成向南倾斜的簸箕形,属低山丘陵地貌类型,海拔高度96.2m~548.2m之间,相对高差452m;流域总土地面积约50km2,其中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约45.57km2,属鲁中南低山丘陵强度侵蚀区,为曲阜市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该流域出露的岩石类型多为太古代泰山群花岗片麻岩,属砂石山区。土壤为棕壤性土和棕壤,质地多为砾质砂壤土,pH值6.0~6.5,呈微酸性。流域内原生植被稀少,现有植被主要以人工林和野生灌木为主。大部分呈片状分布于流域内山体的中上部,村庄房前屋后、道路沟道两侧及山前平原地内分布较少。乔木树种以黑松、侧柏、刺槐、杨树、麻栎为主,灌木树种以黄荆、酸枣为主,果树以苹果、梨、杏、大枣为主。流域内林木植被覆盖率为23.47%。 该流域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为:冬季干冷,雨雪稀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而变化剧烈,降雨较少;夏季气温较高,降雨较多;秋季凉爽,冬季降雨偏少。常形成春旱、夏涝、晚秋又旱的特点。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647.3mm,汛期(6~9月)降水量可达462.8mm,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3.4%。由于降雨在时空分布不均,经常出现水害和旱灾。多年平均气温14.2℃,极端最高气温39.0℃,(1987年7月8日),极端最低气温-14.5℃(1990年1月31日)。月平均气温以七月份最高,为27.2℃;一月份最低,为-8.9℃。≥10℃年平均积温4557.8℃,年平均日照时数2478.3h,无霜期199天。 流域属鲁中南低山丘陵强度侵蚀区,土壤侵蚀类型为水力侵蚀,侵蚀形式为面蚀和沟蚀,其中以面蚀和细沟状侵蚀为主。面蚀主要发生在顺坡耕种的坡耕地上,细沟状侵蚀主要分布在植被稀少的荒山荒坡上。据调查,流域内共有轻度以上(含轻度)水土流失面积约45.57km2,占总面积的91.13%。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423.7t/km2.a,年均土壤侵蚀总量约7.12万t。 2.2已建观测设施基本情况 径流场位于九仙山小流域九仙天池水库(原名红山水库)上游1080m处我站试验基地内,土壤类型为棕壤,质地为砂~砾质壤土。共已建径流小区5处,分别为10о、15о、17о、20о径流小区及梯田径流小区各1处。试验基地径流场情况详见附表1。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设施通用技术条件》及《山东省水文图集》,已建径流小区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测流设施包括承水槽、引水槽、集流桶及分流桶。其中承水槽横断面为矩形,底宽0.11m,深0.12m,比降0.05;引水槽选用80mm钢管,管安装坡度取0.05;径流观测方法采用体积法,设备采用集流桶和分流桶,桶高均为110cm,半径为0.6m;分流桶采用九孔分流法,分流孔用50mm分流管。降雨资料收集采用翻斗式自记雨量计进行观测,雨量计翻斗分辨率为0.5mm,采样周期为5min。泥沙量测定采用取样过滤烘干法。 3年度观测结果及分析 3.1降水观测结果与分析 根据翻斗式自记雨量计记录的降雨资料,2012年降水总量为484.2mm,最大日降水量70mm,最大月降水量264mm(7月份),年降水日数47d,6~9月份降水量342mm,占年降水总量的70.6%,6~9月份降水日数为21d。径流场侵蚀性降水量(大于10mm)为369.8mm,占年降水总量的76.4%。6~9月份平均雨强最大值为66.0mm/h(7月25日、9月7日),最小值0.6mm/h(7月8日);I30最大值为39.9mm/h(7月24日),最小值为3.9mm/h(9月11日);I60最大值为54.0 mm/h(7月24日),最小值为7.8mm/h(9月11日)。降水观测结果详见附表2、附表5。 3.2径流、泥沙观测结果与分析 本年度径流场5处径流小区共产流6次、分流1次。其中10゜、15゜、17゜、20゜、梯田小区分别产流次数依次为6次、4次、4次、6次、6次;分流的小区为10゜小区和梯田小区。各小区产生的径流总量依次为5

文档评论(0)

juhui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