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的法律体系(美国)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美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1988年《埃克森-弗罗里奥修正案》之前美国对外资并购的管制 1988年《埃克森-弗罗里奥修正案》 1992年《伯德修正案》 * 1988年之前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会对石油美元大量收购美国国库券、公司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的担忧 1975年成立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The 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1981年科威特石油公司收购美国SantaFe石油公司(有条件批准),1983年一家日本公司收购美国一家特种钢生产商(未批准) * 1988年《埃克森-弗罗里奥修正案》 出台背景 1987年日本富士通收购仙童半导体(Fairchild Industries) 对1950年《国防生产法》第721节进行修改,从此被称作《埃克森-弗罗里奥修正案》 * 外资并购是否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应考虑的因素 国防所需的国内产品 国防所需国内工业的产能 外国人对影响国防需求的美国国内产业的控制程度 交易涉及向支持恐怖活动、支持导弹技术及生化武器扩散国家转让军事物资、设备或技术时的潜在影响 交易对国家安全技术领域内美国领先地位的潜在影响 法定考量因素相对笼统与原则,因为国会认为总统在安全问题方面享有最终的自由裁量权 * 审查程序 当事人申报 30天初步审议 45天调查期 15天总统决定期 * 1992年《伯德修正案》 如果并购方为外国政府所控制或代表外国政府行事,并且并购导致在美国境内从事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美国公司为外国人所控制,则CFIUS必须调查 强化总统的报告义务,每四年定期向国会提交报告 * CFIUS构成的历史演变 法律依据 CFIUS的构成 1975年第11858号行政令 财政部;国务院;商务部;国防部;总统经济事务助理;国际经济政策委员会 1980年第12188号行政令 谈判贸易代表办公室、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取代原来的总统经济事务助理及国际经济政策委员会 1988年第12661号行政令 增加司法部及行政管理和预算办公室 1993年第12860号行政令 增加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总统经济政策助理 2003年第13286号行政令 增加国土安全部 * 美国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最新进展 《国家安全外国投资改革与加强透明度法》H.R.5337 《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S.3549 2006年7月26日通过 * 第3章 美国的并购规制政策 * 主要内容 体系构成 联邦证券法中的威廉姆斯法案(1968) 州立反收购法 反垄断法体系 兼并准则 各州有关并购的法案 特征及发展趋势 案例分析 * 威廉姆斯法案(1968) 13(d)部分规范大宗股票收购 14(d)部分规范要约收购 14(e)部分规范要约收购中的不恰当行为 14(f)部分规范信息披露 13(e)部分规范发行者的回购行为 威廉姆斯法的一些条款 股权收购的开放时间不得少于20个工作日 按比例接受原则 股权收购竞价 * * 从三个方面保护被并方股东利益 要求更多信息披露 要求要约收购给予被并方股东考虑期 给予被并方股东起诉并购方的权利 商业判断原则 (business judement rule) 露华浓原则(Revlon duties) 加州联合石油公司标准(Unocal standard) * 美国州立反收购法 美国州立反收购法的起源 州立反收购法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早期 与反收购法相关的几个重要的法庭判决 埃德加公司诉麦特公司 成功地否决了第一代州立反收购法的合法性 动力公司诉CTS公司 承认了第二代反收购法的法律效力 阿曼达收购公司诉环球食品公司 * 第二代州立反收购法 公平价格条款 商业合并条款 控股股份条款 兑现条款 * 特拉华州反收购法 购买了目标公司15%以上股票的敌意出价方除非满足以下条件,否则在3年内不得完成收购计划: 如果购买方购买了目标公司85%或更多的股票。这里的85%不包括董事们持有的股票或员工持股计划的股票。 如果2/3的股东同意该项收购计划。 如果董事会和股东决定放弃本法的反收购规定。 * 对内幕交易的监管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10b-5法令对内部人作出了规定,该条例指出内部人必须“披露或者放弃”交易公司证券的活动 《1988年内幕交易和证券欺诈管理法》 《1984年内幕交易制裁法》 * 谁是内部人? 并不限于内部管理层,还可能包括律师、投资银行家、财务信息印刷商或者咨询顾问这样一些外部人,这些人被视为“暂时的内部人” 1980年基亚雷拉公司诉美国政府(Chiarella v. United States) 1963年得克萨斯海湾硫磺公司案 * 20世纪80年代的内幕交易丑闻 1986年6月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