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与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历史和发展(s)分析报告.ppt

继电保护与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历史和发展(s)分析报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继电保护和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及STS360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介绍 程传玲 继电保护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电磁型保护 第二阶段:晶体管保护 第三阶段:集成电路保护 第四阶段:微机保护 第五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继电保护的内函扩展,将保护功能、管理功能融为一体,即“四合一”保护,提出综合自动化的概念 电磁型继电器 70’年代以前广泛使用 保护功能: 过流保护-电流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 过、欠压保护-电压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 距离、零序等继电器 四遥、运行、管理功能: 中央信号屏、RTU屏、运行人员巡视、定时记录 晶体管保护 第一台晶体管保护由山东工业大学研制,但运行不好。 第一套实用型的晶体管保护有水电部组织研制,70年在西北330KV输电线路上运行。 随后研制了A系列、C系列、D系列保护装置 80‘S年代大量使用。 晶体管保护 晶体管保护也称为静态保护,由晶体管等电子元器件实现各种保护原理,第一代采用锗管,由于其抗干扰能力差改成硅管。 低压保护包含了电压、电流、重合闸功能;高压保护距离、零序、高频、相差、重合闸分别由不同的装置实现。 四遥、运行、管理功能: 中央信号屏、RTU屏、运行人员巡视、定时记录 集成电路保护 80‘年代开始研制,87年投入市场,原理同晶体管,只是采用小规模IC芯片,使用范围和规模较小。 四遥、运行、管理功能: 中央信号屏、RTU屏、运行人员巡视、定时记录 微机保护 六十年代提出应用计算机构成保护的概念 七十年代研究算法的热潮 八十年代微机保护进入实用 八十年代末国内微机保护进入批量生产 八十年代中期综合自动化研究发展 九十年代国内综合自动化研究和应用繁荣 微机保护 82年开始研制。 84年样机制造并在河北、东北电力系统运行。 84-86年进行大量的试验。 87年9月26日在河北邯郸电网220KV线路做人工短路试验,同年批量生产。 89年在东北500KV做人工短路试验,同年电网公司决定大面积推广应用。 91年第二代微机保护推出。 94年第三代微机保护推出。 99年第四代微机保护推出 微机保护的优点 硬件可以标准化 体积更小,占地少 可实现各种原理的保护 软硬件自检 可靠性更高 故障及事件记录 通信功能 精度高 第一代微机保护 采用6809微处理机 一块CPU A/D采样 RS232通信 保护功能 无“四遥”功能 硬件结构图 模件布置图 第二代微机保护 8031单片机 VFC技术 5个CPU模块 保护功能 RS232通信 总线不出插件 无“四遥”功能 硬件结构图 模件布置图 第三代微机保护 专业单片机 VFC技术 5个CPU模块 保护功能 LON 网 总线不出芯片 “四遥”功能 前三代微机保护存在的问题 资源小,冗余度不够 汇编语言编程,不利于扩展和维护,继承性差 整体可靠性低 运算速度慢 信息处理能力低 第四代微机保护-STS360系列 采用68332 32位微处理机 大资源设计 16位A/D 以太网 逻辑可编程 保护功能 “四遥”功能 STS360系列装置特点之一 软硬件系列化、模块化设计 装置系列化设计,树立优质品牌 基于统一设计的硬件平台 软件统一平台,模块化设计,增强可靠性 高级语言软件设计 以齐套变电站内保护、控制设备为目标 STS360系列装置特点之二 高起点、大资源的硬件平台 突破传统保护设计概念的局限 易于产品功能的扩展 高级语言编程,软件模块化 借鉴国际产品优点,与先进技术同步发展 为产品通用化提供条件 STS360系列装置特点之二 高起点、大资源的硬件平台 摩托罗拉32位单片机技术,大容量RAM(1M字节)、FlashRAM(1M字节)、ROM(256K字节使产品的稳定性和运算速度得到保证 保护采用16位的A/D转换器 测量模块A/D转换精度高达24位 配以大容量的RAM和Flash Memory,可记录8至50个录波报告,记录的事件数不少于1000条 STS360系列装置特点之二 高起点、大资源的硬件平台 快速内部网络,消除通信瓶颈 丰富的I/O资源 32组定值 冗裕设计,提高装置安全性 CPU模件设计 STS360系列装置特点之三 嵌入式实时多任务软件平台 良好的开发环境为分工协作、设计高可靠性的软件提供了保障 软件功能彻底模块化 采用C语言编程的功能软件独立于硬件之外,具备很强的移植性,可继承性 STS360系列装置特点之四 高效率的图形化逻辑可编程技术 利用图形化逻辑可编程技术形成保护及自动化功能的过程: 逻辑图的输入 解析逻辑图 逻辑图的执行 STS360系统装置特点 STS360系列装置特点之四 逻辑图的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