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的现状副本要点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获得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 机制:心肌复极不均一性,多处微折返激动 表现:基础心律为缓慢性心律失常;QTc延长;T波增宽、切迹、倒置、交替;u波明显,常与T波融合;发作性短暂性昏厥,表现为尖端扭转型室速 处理:异丙肾上腺素,临时或永久起搏器,25%硫酸镁,纠正低钾及低镁,禁用Ⅰ、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Q-T间期正常的尖端扭转型室速 多见于冠心病,其发生机制为多发快速折返 扭转型室速的临床及心电图表现 窦性心律时Q-T间期正常 发作间期不是缓慢型心律失常 可用Ⅰ及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Q-T间期极短的尖端扭转型室速 尖端扭转型室速的临床及心电图表现 频率很快的多形性室速 发作间期可见联律间期极短(280~320ms)的室性早搏 发作间期不是缓慢型心律失常,QT间期、T波、U波均正常 异搏定有效 胺碘酮静注治疗室速 适应症: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形室速、不伴QT延长的多形室速、未明确诊断的宽QRS心动过速 静注胺碘酮应使用负荷量,首剂150mg加5%葡萄糖30ml静推(10分钟),15分钟后不见复律可重复追加150mg静推,室速终止后在初始6小时内1mg/min,随后18小时0.5mg/min泵入,第一天总量控制在2000mg以内,使用不超过3-4天 应用剂量及方法个体差异性大 胺碘酮治疗室速作用 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实际上其作用较广泛 静脉注射急性作用主要为Ⅰ类效应,但无Ⅰ类的促心律失常作用,不影响室内传导 口服慢性作用主要为Ⅲ类效应,使QT间期均匀性延长,在通常情况下不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 有L型钙流阻滞及β-受体阻滞作用,但无明显负性肌力的副反应 终止室速发作其他静注药物 利多卡因 普鲁卡因胺 心律平(普罗帕酮):Ⅰc类,与普奈洛尔结构相似 溴苄胺:对室速、室颤有效,常用于利多卡因无效者 异搏定:特发性室速 苯妥英钠:洋地黄中毒 β-受体阻滞剂:儿茶酚胺敏感室速 室速的同步直流电复律 首选电复律:室速伴昏厥、休克、心力衰竭 药物治疗无效的室速应电复律 首次给以100~200J同步电复律 首次电复律无效时可逐渐增加能量 胺碘酮预防室速复发 室速复律后预防室速复发,胺碘酮为优选药物之一 口服负荷量800mg/d,共2-3周,维持量不超过400mg/d,现多用100~300mg/d维持 静注过渡到口服的方法:静脉维持量720mg/24h,不足一周者,停用时口服负荷量600mg/d,2周后改为200mg/d。鉴于静脉使用胺碘酮的时间不宜太长,可考虑静脉使用的当天就开始口服(上述常规负荷量) 胺碘酮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发生率(%) 处理 心动过慢、房室传导阻滞 5 减量或停药 致心律失常 <1 停药 间质性肺炎 1-20 糖皮质激素 甲低 1-22 甲状腺素片 甲亢 <3 丙硫或他巴唑 角膜微粒沉着 >90 正常反应,不必处理 肝炎、肝硬化 <3 β-受体阻滞剂预防室速复发 常用:倍他乐克、比索洛尔及卡维地洛 适应症:心绞痛、急性心梗、陈旧性心梗、慢性心衰、心肌病及二尖瓣脱垂等 预防室速复发与多种机制有关:抗心绞痛、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交感神经及RAS的持续激活、防治心肌肥厚、降血压及提高心室致颤阈值等 可与胺碘酮合用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可有效防治严重室速和/或室颤引起的心脏性猝死。ICD有抗室速、室颤和按需起搏两大功能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并发致命性室速、室颤 ICD可与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和/或β-受体阻滞剂)合用 室速的射频导管消融术 电生理检查:诱发、终止持续性室速,进行拖带,检测局灶性室速的起源及确定大折返环室速关键部位 三维Carto电解剖标测和高密度的四维Ensite心内非接触标测为新标测技术的进展,逐渐使各种室速都能进行有效标测及消融 适应症:左、右室特发性室速、束支折返性室速、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以及分支性室速等 心肌梗死后室速射频消融术有进展 室性心动过速 武进人民医院心内科 潘杨妍 室速病因 冠心病(心梗)等各种心脏病 缺氧、低镁、低钾 QT间期延长综合征 药物: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交感胺、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及抗抑郁药 特发性室速 其他 室速发生机制 折返:浦肯野纤维或局部心肌传导速度与不应期差异 触发活动:早期后除极发生于动作电位2相或3相(长QT),延迟后除极发生于4相(洋地黄) 心室异位灶自律性增高 室速分类 发作持续时间:持续性、非持续性、无休止性 起源部位:肌性及分支性 QRS-T特征:单形性、多形性(尖端扭转)、多源性、双向性 发生机制:折返、触发活动、自律性增高 有无心脏病:病理性及特发性室速 预后:恶性、潜

文档评论(0)

奇缘之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