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与处理 学习资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文写作与处理 学习资料.doc

“公文写作与处理”学习资料 第一编 公文基础理论 ▲名词解释:公文 公文是法定作者在实施公务管理过程中经过一定处理程序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办理公务的工具。 ▲名词解释:党政机关公文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文书、公文和文件 1.文书。(1)“文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这里的“文书”泛指古代的文籍图册。 (2)“文书”作为公务文书的含义被确定下来大致始于东汉。班固的《汉书·刑法志》中说:“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这里讲的“文书”就是指公务文书。(3)文书除指公务文书外,还包括私务文书。(4)文书除指物外,还常常用于对工作职务、工作机构的称谓。 2.公文。“公文”指公务文书,在古代公文又称公牍或文牍。 “公文”一词的出现晚于“文书”。“公文”最早出现于西晋时期陈寿的《三国志·魏志·赵俨传》:“辄白曹公,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 3.文件。“文件”一词出现较晚,大约在清末宣统年间。 文书、公文和文件的关系 从广义上讲,文书与文件两个词所表达的概念是相同的,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相对来说,公文的外延小于文书和文件,它仅指公务文书,不包括私务文书(私人文件)。习惯上,在特定的语境下,公文、文书、文件可以通用。 ▲公文的特点 (一)公文有法定的作者。(二)公文有特定的现实执行效用(三)公文有规范的体式(四)公文有规定的处理程序 公文的功用 (一)领导指导作用(二)行为规范作用(三)传递信息作用(四)公务联系作用(五)凭据记载作用 ★我国历史上存在过的公文物质载体形式 (一)甲骨公文(二)金文公文(三)石刻公文(四)简牍公文(五)缣帛公文(六)纸质公文(七)磁介质公文(八)感光介质公文(九)电子公文 ★公文产生的社会条件:1.社会管理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2.文字的出现。 ▲判断“甲骨文是公文”的依据: (1)甲骨卜辞的作者是“法定”的巫觋(贞、卜、史)。身兼史官和神职的巫觋,后世称为贞人、卜人,实际就是现在的秘书。 (2)甲骨卜辞的内容具有“公务管理”的性质。甲骨文的主体是卜辞,实际上就是今天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3)甲骨卜辞有规范的格式。一条完整的卜辞通常包括4个部分:前辞、问辞、占辞、验辞。 (4)甲骨卜辞的制作有“一定的处理程序”。 甲骨文的制作要经过6道基本程序:第一,削磨。第二,钻凿。第三,祈祷。第四,灼兆。第五,书刻。第六,涂辞。 ▲简述《尚书》中公文的6种体例。 《尚书》开始使用公文名称,计有6种:典、谟、训、诰、誓、命。“典”,上古帝王政法之书,《尚书》中只有一篇《尧典》。“谟”,臣下谋议之词,如舜帝时掌管刑罚狱讼的大臣皋(gāo,基本字义:水边的高地;沼泽,湖泊)陶与舜讨论国事的《皋陶谟》。“训”,君教其民或以上戒下之词,如盘庚迁殷前三次告渝臣民的《盘庚》三篇。“诰”,布言告晓之词,如周公宣布戒酒的诰词《酒诰》。“誓”,以言语制约之词,如周武王带兵于商都郊区同纣王开战前的动员令《牧誓》。“命”,即令,如周平王表彰晋文侯功绩的《文侯之命》。“命”与“令”相通,三代已有“令”这个文种,如商朝有《车服之令》,周公旦也曾发布《舍三事令》、《舍四事令》等。 ★西周时印称为“玺”,用于货物封检、通行,起凭证作用。春秋时期,公文开始用印,即将竹木简册公文用泥封装后加盖印章。当时的用印文书统称“玺书”。 秦以后,“玺”成为皇帝专用,臣民用的称印,以示尊卑区别。 ▲先秦时期的关于“文章写作”的论述: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或多或少有涉及公文写作的论述,尤以孔子为多。《论语》中与公文写作有关的见解有: 1.质朴与文采对于表达文章内容同等重要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质朴。文:文饰。史:虚浮不实。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命,裨谌bìchén,郑国大夫)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裨谌 ★秦汉时期的法定公文文种 皇帝对臣下使用的下行文制、诏、敕、策;臣下对皇帝使用的上行文有奏、议、章、表。 ★公文体式 即公文的文体样式。包括公文文种、公文用语、行文格式和公文载体等要素。 ★秦汉以后,公文处理制度不断充实和完善 对包括拟稿、审核、签押、缮写、用印、发文登记、编号、文书传递、收文承办、拟办、公文保密、以及档案的收藏、保管、整理等,先后作出过一系列规定,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 ▲秦汉后历朝有关公文写作的理论论述: 1. 曹丕《典论·论文》。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专门讨论文学的论文,是魏代(187—226)曹丕的《典论·论文》。他

文档评论(0)

mghkfg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