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的免疫平衡—挑战与对策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已知EB病毒感染占继发感染因素的首位,研究发现EB病毒感染T细胞后表达EB病毒潜在膜蛋白I(LMP1),后者通过TNF相关因子和核因子途径分泌大量TNF、INF等,导致HLH发生。 诊断标准 ①发热超过1周,高峰≥38.5℃; ②肝脾肿大伴全血细胞减少(累及≥2个细胞系,骨髓增生减低或增生异常); ③肝功能异常(血LDH≥正常均值+3SD,一般≥1000U/L)及凝血功能障碍(血纤维蛋白原≤1.5g/L),伴高铁蛋白血症(≥正常均值+3SD,一般≥1000ng/ml); ④噬血组织细胞占骨髓涂片有核细胞≥3%,或和累及骨髓、淋巴结、肝、脾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学表现。 诊断标准(以下8项占5项) 发热持续时间>7天,最高体温>38.5°; 外周血两或三系减少、骨髓增生减低或增生异常 有肝损伤证据,脾大; 高甘油三脂,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血清铁蛋白含量>500ng/ml; SCD25≥2400u/ml; NK细胞活性降低; 骨髓、脾或淋巴结发现嗜血细胞增多。 HLA的治疗 主要目标是消除高细胞因子血症,控制异常活化的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器官功能支持等综合措施。 免疫抑制: (一)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二)依托泊苷 (三)糖皮质激素 (四)环孢素等 (五)抗细胞因子的单克隆抗体   继发性HPS一是病因治疗,二是对HPS或高细胞因子血症的治疗对策为-免疫抑制疗法:   ①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   ②静滴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多用于VAHS);   ③抑制T细胞活化的特异性抑制剂环孢菌素A或联用G-CSF治疗VAHS,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④直接拮抗细胞因子的抗TNF抗体和IL-1受体拮抗剂;   ⑤为抑制或减少淋巴因子的供应源可采用化疗。包括CHOP、CHOPE方案或缓慢静滴长春新碱。屡报道应用依托泊甙(VP16)治疗原因不明的重症HPS、EBV-AHS或LAHS奏效。预后分析表明,对于不易与MH鉴别的HPS患者启用化疗是必需的;   ⑥骨髓扫荡性(根治性)治疗和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FHL或耐化疗的LAHS或EBV-AHS病例,优于常规化疗和免疫抑制治疗。   肿瘤相关性 HPS 治疗方案取决于疾病类型,如HPS发生于治疗前的免疫缺陷者,则治疗主要是抗感染及抗肿瘤;如HPS发生于化疗后,而肿瘤已缓解则应停止抗肿瘤治疗,同时抗感染,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VP16;对进展迅速的MAHS则应针对细胞因子所致的损害进行治疗,可用前述 HLH94方案 治疗(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  HPS预后不良,取决于潜在疾患的严重性及细胞因子暴风(cytokine storm)强度,约半数死亡。暴发性者病情急剧恶化,4周内死亡;生存者1~2周血细胞数恢复,肝功能恢复需较长时间(3~4周)。Kaito等报道HPS患者34例中14例生存,20例(58.5%)死亡,死亡者中13例(65%)为原因不明的HPS。Wong等报道40例东方人群反应性RHS,其中18例(45%)死于RHS或潜在疾病的并发症。Cline报道HPS 23例中57%死亡。 血液恶性疾患者中,合并和不合并HPS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7个月 VS 48个月,呈显著性差异。T/NK-LAHS患者预后绝对不良, 主要死因为出血、感染、MODS和DIC。Elizabeth等报道52例伴VAHS的致死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认为继发于EB-VAHS 的骨髓损害(组织细胞吞噬血细胞和骨髓坏死)在导致死亡中起主要作用,死因为继发感染和出血。 预 后 免疫失衡是ICU常见病理生理内容; 免疫调理是处理棘手危重病问题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感 谢 聆 听! * * 通常,病原体感染人体以后,如果炎症反应适度,患者会痊愈;反之,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可造成免疫紊乱,而免疫紊乱会导致疾病进展为严重脓毒症、DIC,脓毒性休克,甚至MODS、MSOF。因此,免疫反应紊乱在脓毒症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备注: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SOF: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 * 脓毒症炎症反应及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同时存在。一方面:化学物质、物理损伤等因素造成细胞膜损伤,进而细胞坏死,炎症反应发生;另一方面,MO、NK、CD8、Th1等分泌细胞凋亡因子,如TNFa、颗粒酶和FasL,造成非细胞膜性损伤,大量免疫细胞凋亡,使得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 备注: MO:monocyte(单核细胞);TNFa、颗粒酶、FasL都是细胞凋亡因子,可以导致细胞凋亡。 * * 2013年,《柳叶刀-传染病》杂志刊登综述, 再次强调了脓毒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抑制。 该综述指出大多数脓毒症患

文档评论(0)

三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