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给老人一个安详平和的晚年
——关于改善农村空巢老年人精神生活状况的提案
提案人:
袁丛珊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类 09300730107
陈世宜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 09302010078
顾霏霏 物理学院物理学 09300190080
提案对象: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二届三次会议
2010年4月28日
给老人一个安详平和的晚年
——关于改善农村空巢老年人精神生活状况的提案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6年全国城镇人口57706万,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为43.9%,城市化水平比2002年提高4.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上海,为88.7%。可以说,上海已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上海市城市化水平已进入了相对稳定期。当人们对上海的印象定格在国际大都市的同时,上海农村仿佛成了一个偏僻的角落,关注的人少之又少。
上海197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到2002年,上海老龄化程度已高达13.4%,位居全国首位(中国经济周刊:上海老龄化已达到世界水平,中国经济网2006年5月8日)。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和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上海市在保证老年人精神赡养方面取得了什么成就、还面临着什么问题是我们特别关注的。
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农村老年人更是一个弱势群体,即便在今日上海同样如此。一些老年人为家庭、为国家献出了自己一生的心血,到老却面临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凄凉境遇。如果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不仅违背我国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而且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每个人都要老的一天,维护老人权益、给他们一个安详平和的晚年,不仅切实关系到老人的福祉,而且还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为了客观反映农村空巢老人精神生活的状况,我们到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牌楼村做了实地调研(调研报告见附件一,调研者手记见附件二,现场图片见附件三,参考文献见附件四),以下即为我们经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综述得出的结论。
一.问题及原因
精神赡养,一般指在家庭生活中,赡养人理解、尊重、关心、体贴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在精神上给予其慰藉,满足其精神生活的需要,使其愉悦、开心。《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赡养人应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可见,精神赡养已被明确写入法律;但事实上,当前老年人精神赡养依旧面临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子女对老人关心程度差异大,忽视老人、漠视老人的现象依旧存在。我们走访了上海地区的老年人,通过访谈了解了平时他们与子女的联系状况。调查显示,子女与老人的联系还是比较频繁,通过电话的频率差不多,均为一周若干次;但上门来访的频率有所差异,有的一周几次,有的逢年过节才来访,且上门频率与现居住地点基本无关。可见,子女还是比较关心老人的,能做到与老人时常联系;但关心程度个体差异较大,孝顺的子女会经常和老人接触,而有的子女则显得不太主动。
2.老人精神生活比较贫乏,精神支持渠道单一。老人的休闲活动场所主要集中在室外空地和村里小商店,可见,老年人的活动场所其实是比较贫乏的,相当一部分老人因为种种原因只能呆在家里或下地干活。在兴趣爱好方面,老人们喜好听广播、看电视或散步、烧香念佛、棋牌麻将、种花养宠物、看书读报,但也有老人什么爱好都没有。可见,老年人的休闲活动种类还算比较丰富,但与他们休闲活动场所相结合,我们可以推断,平时呆在家里的老人一般看电视听广播,喜欢外出的老人一般散散步,因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其实还是比较单调的。
当老年人碰到困难时,帮助来源主要是子女,在我们访谈的七名老人中,两名老人表示不能及时得到帮助,;当碰到烦心事想找人倾诉时,老人们主要向子女倾诉和邻居朋友倾诉,有一位老人表示无人可以倾诉。可见,老年人的精神支持来源主要是子女,朋辈群体仅仅起一定程度的补充作用。
3.社区服务虽有开展、但质量不高,老人对社区活动的认同度也不高。农村社区服务的涵盖面较广、服务品种较丰富,能为不同年龄段老人提供特色服务,例如为所有六十周岁的老人提供定期体检、为八十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提供做家务、聊天活动等。但调查中我们发现,老人对社区服务的认知差别很大,有一名老年人认为村里经济条件差,根本没有社区服务;还有一名老年人表示即便提供服务也不会去参加。针对还希望村里提供哪些服务的问题,多数老年人表示不需要,一人表示希望提供陪同看病服务,还有一人表示希望提供物业维修服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村里有比较丰富的社区服务,但被接受程度显然不高。原因可能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服务质量不高,没有契合老年人的迫切需求,因而得不到老年人的欢迎。
针对村里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版房屋抵押贷款合同范本.docx VIP
- 基于反作用飞轮和磁力矩器的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分析-analysis of satellite attitud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reaction flywheel and magnetic torque device.docx VIP
- 地贫筛查中的血红蛋白电泳.pptx VIP
- 光电开关HPX-AG系列使用说明书.PDF VIP
- 精神科患者风险的管理.pptx VIP
- 保护女职工权益知识竞赛题库50题(答案).docx VIP
- 盖板涵施工监理细则.pdf VIP
- 迅达3300调试汇总.doc VIP
- (高清版)B-T 19843-2022 工业通风机 射流风机性能试验.pdf VIP
- 冰美人淘宝直播数据复盘.xls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