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3.4 氢原子光谱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在 X 射线通过物质散射时,散射线中除有与入射线波长相同的射线外,还有比入射线波长更长的射线。这种散射现象称为康普顿散射或康普顿效应。 这个实验也证明了光的粒子性。 1.效应的解释 X 射线可视为由能量等于? =h? 的光子所组成,通过物质时单个光子与自由电子发生完全弹性碰撞的结果,P126 X-ray ** 康普顿效应相当于光子与电子的弹性碰撞过程 一、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氢光谱的里德伯常量 (3) k = 2 (n = 3, 4, 5, … ) 谱线系 —— 赖曼系(1908年) (2) 谱线的波数可表示为 k = 1 (n = 2, 3, 4, … ) 谱线系 ——巴耳末系(1880年) (1) 分立线状光谱 氢原子的巴耳末线系照片 二、玻尔氢原子理论 玻尔原子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 P131 1、定态假设 原子只能存在一系列不连续能量的稳定状态,简称定态,相应于定态,核外电子只能在一系列不连续的稳定圆轨道上作圆周运动,但不辐射能量。 2、频率假设 原子从一个能量En的定态向另一个能量Ek的定态跃迁时,会发射或吸收一个频率为 的光子 ,频率为 v 3、轨道角动量量子化假设 轨道量子化条件 n为正整数,称为量子数 基本假设应用于氢原子: (1)轨道半径量子化 第一玻尔轨道半径 P132 (2)能量量子化和原子能级 基态能级 激发态能级 氢原子的电离能 电子从基态到脱离原子核的束缚所需要的能量 ——电离能 P133 En ( eV) 氢原子能级图 莱曼系 巴耳末系 帕邢系 布拉开系 -13.6 -1.51 -3.39 0 光频 连续区 n=∞ n = 1 n = 2 n = 3 n = 4 n = 5 n = 6 氢原子光谱中的不同谱线 里德伯 - 里兹并合原则 (1896年) 卢瑟福原子的有核模型 (1911年) 普朗克量子假设 (1900年) 玻尔氢原子理论 (1913年) 说 明 成功的把氢原子结构和光谱线结构联系起来。 局限性:不能处理复杂原子的问题,根源在于对微 观粒子的处理仍沿用了牛顿力学的观念 N.玻尔 研究原子结构,特别是研究从原子发出的辐射 1922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3.11.21(11′) 德布罗意:法国物理学家,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德布罗意之前,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只局限于两种基本的物质类型:实物和场。前者由原子、电子等 粒子构成,光则属于后者。但是,许多实验结果出现了难以解释的矛盾。物理学家们相信, §13.5 微观粒子的波粒性 这些表面上的矛盾,势必有其深刻的根源。1923年,德布罗意最早想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大胆地设想,人们对于光子的波粒二象性会不会也适用于实物粒子。如果成立的话,实物粒子也同样具有波动性。为了证实这一设想,1923年,德布罗意又提出了作电子衍射实验的设想。1924年,又提出用电子在晶体上作衍射实验的想法。1927年,戴维孙和革末用实验证实了电子具有波动性,不久,G.P.汤姆孙与戴维孙完成了电子在晶体上的衍射实验。此后,人们相继证实了原子、分子、中子等都具有波动性。德布罗意的设想最终都得到了完全的证实。这些实物所具有的波动称为德布罗意波,即物质波。 L.V.德布罗意 电子波动性的理论研究 1929诺贝尔物理学奖 C.J.戴维孙 通过实验发现晶体对电子的衍射作用 1937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7年 G.P.汤姆逊(J.J.汤姆逊之子) 也独立完成了电子衍射实验。与 C.J.戴维 孙共获 193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M.玻恩 对量子力学的基础研究,特别是量子力学中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1954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德布罗意假设 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的假设: 一切实物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运动的实物粒子的能量E、动量p与它相关联的波的频率? 和波长?之间满足如下关系: 德布罗意关系式 P136 这种和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或物质波) * * 自由粒子速度较小时 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 例如:电子经加速电势差 U加速后 * * 说明 观测仪器的分辨本领 电子波波长 光波波长 电子显微镜分辨率远大于光学显微镜分辨率 物质波的实验验证 1927年戴维孙和革末用加速后的电子投射到晶体上进行电子衍射实验。 G K 狭缝 电 流 计 镍 集 电 器 U 电子束 单 晶 电子双缝干涉图样 X射线双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外贸单证实务试卷题库和答案.doc VIP
-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档案.docx VIP
- 考前必备2025年四川省巴中市公务员省考公共基础知识测试卷(含答案.pdf VIP
- 教学课件:《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第二版)刘强.ppt
- 2025云南怒江州福贡县义务教育教师专项招聘65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Unit 3 课时5 Word power(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英语上册(译林版2024).pptx
- DB44/T 2457-2024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规范.docx
- 流程制度文件评审制度及表单.docx VIP
- 2025年职业学院专任教师辅导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基于BIM技术的铁路施工管理与协同方案研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