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粗糙度-生态环境学报.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粗糙度-生态环境学报.doc

初论地表粗糙度 刘 静,卓慕宁*,胡耀国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50 摘要:粗糙度是流体力学引进的一个重要参数是现代地球表面各种物质流运动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定床流动中曾获得巨大的成功,但在动床及所谓零位移较大粗糙面上,表现出其局限性。加强自然界和室内实验室的观测和实验获得相应系数的变化规律,最终解决粗糙度本身和流体力学相关的问题。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7)0-1829-08 地表粗糙度通常有两种理解[1],一种是从空气动力学角度出发,因地表起伏不平或地物本身几何形状的影响,风速廓线上风速为零的位置并不在地表(高度为零处),而在离地表一定高度处,这一高度则被定义为地表粗糙度,也称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另一种主要是从地形学角度出发,将地面凹凸不平的程度定义为粗糙度,也称地表微地形。本文所要讨论的是前一理解的粗糙度。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并非象机械加工上仅指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而主要是从多相流体力学上,指出物体表面对流经流体的流型、流态及阻滞力影响的一个综合力学参数。空气动力学意义上的地表粗糙度表征地表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反映地表对风速的消减作用以及对风沙活动的影响,已被广泛应用于表征各种地表类型(如沙地,植被、冰雪面,海洋)的空气动力学性质[2-6]。 过去人们特别是地学科技工作者,往往对粗糙度仅存在一个直观和字面上的理解,在应用前人研究成果上处于模糊和不究其然,更不究其所以然的境地。因此,长期以来,对地表粗糙度的科学研究,几无进展。直到本世纪五十~六十年代,随着风洞、烟风洞和水槽等现代空气、水力动力学实验室的大力建设和实验研究的更多开展,随着气动天平等技术的使用和分离猝发等机理的发现,人们开始在更广阔的层面和高深度上探讨各种表面对流动的影响,开辟了粗糙度研究的新阶段。本文从地表粗糙度概念的由来及其在土壤水蚀和风蚀研究方面的应用,深入探究其物理和实践意义,力图描绘出地表粗糙度研究和应用的概貌,指出其成功与不足,并对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地表粗糙度概念提出建解和展望,从而希望引导出粗糙度应用与研究的新天地。 1 粗糙度概念及其由来 粗糙度是流体力学引进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现在已是地表上各物质流运动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水土保持科学的一个重要理论与实际问题。粗糙度概念的引入和发展,是和近代流体力学奠基人、流体力学大师普朗特的贡献分不开的[]。粗糙度概念的本质是说明由于流体—液体或气体具有粘性,因此,固定界面上流体的运动,不但与流体运动的性质—是层流还是湍流有关,而且与固定界面的性质—是光滑还是粗糙有关。但是流动是层流或湍流并不主要决定于表面的光滑或粗糙,它主要是取决于流体运动的特征速度、特征尺度和流体粘性,特别是运动速度的梯度变化。在流体力学上称之为决定于流动的雷诺Re)。其特征尺度可以是界面上高程y、流场宽度L、粗糙(长)度y0、附面层厚度或圆管半经R,运动粘性系数v。它们有各自的表达形成和应用场合: Re y /v、y V*/v、LV*/v、y0V*/v、δV*/v或R V*/v 它们分别称之为光滑平面运动雷诺数(前三个)、粗糙平面运动雷诺数、附面层运动雷诺数和圆管流动雷诺数。雷诺(Reynold,O. 1883.)著名的染色流线湍化实验证明,当雷诺数达到临界值Ret以前,流体运动是层流的,染色流线不湍化,一直是作直线运动。在当年较粗陋管流实验条件下,雷诺所得的临界值等于2300。而在如今的实验条件下,当把提供流场的水洞或液槽的流体,控制得十分稳定,出染色流之管口打磨得十分圆滑,那么,临界雷诺数可达到数万而平板边界层,在低湍流风洞中,Ret则可达数百万。由可见,流动的层流或湍流,不但决定于流体的特征参数,而且还决定于流场的初始扰动和界面的粗糙程度。 在流动的数学描述上,最著名的首先是牛顿的摩擦定律。即对于层流,流体的粘性应力与流体的垂直速度梯度成正比: (1)式中系数为动力粘性系数。而对于湍流,流过界面流体所受的切应力,不仅有粘性切应力,而且还有由于界面粗糙凸起物产生的切应力,或称湍流切应力及形状切应力。而且后者比前者一般要大几个量级。所以,人们常常忽略粘性应力而仅考虑湍流应力: (2) 式中*称为剪应力速度或摩阻速度。u′、w′为脉动速度。 对于界面上的流动,普朗特应用量纲分析原理,给出另一种表达式。因为由(1)式,可得。代入(2)及利用边界条件y 0,u 0,可得c 0,于是得: (3) 或表示成: (4) 式中因μ ρv,v 为运动粘性系数。(4)式f是yV*/v的普适函数。在粘性底层(yV*/v≤11)要满足层流定律,即f(yV*/v) yV*/v,于是得到(3)式;而当在距界面较远,或摩阻速度较大处(yV*/v 80),流体为完全发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