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轍生平軼事(側貼P50-5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蘇轍生平軼事(側貼P50-51).doc

(一)少年經歷 1.命名由來:蘇轍的父親蘇洵,娶妻程氏,先生一子,取名景先,後又生一女,但不到一歲即夭折。一日,蘇洵在玉局觀中一家卜卦的店裡,見到張仙畫像,因聽聞有求必應,便買回家中膜拜,希冀能再添一子。七年後果然如願以償,家中又添一壯丁,即文壇才子蘇軾。但長子景先卻於蘇軾誕生的第二年夭亡,景先死後二年,程氏又生一子,即為蘇轍。   蘇轍九歲時,父親蘇洵遊學倦歸,在家親自教讀二子,並作名二子說,從中可看出身為父親的蘇洵,對二子的勉勵及期許。「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語譯:車輪、車輻、車蓋、車軫,在一輛車上都各有其作用,只有車軾看起來好像不實用。雖然如此,如果拿掉車軾,車子也就不完整了。軾呀!我擔心你無法自我修飾啊!)對於蘇轍,則說:「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者,轍不與焉。雖然,車仆馬斃,而患亦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語譯:天下的車,凡走過都留下輪跡,車子行進,無不經由車轍,但是談論車子的功用時,卻從來不會提到輪跡。雖然如此,即使翻車馬死,輪跡也不會有任何災禍,這是因為輪跡擅長處於禍福之間。轍呀!我知道你終究能夠免於災禍!) 2.年少多病,注重養生:蘇轍年少多病,因患肺病,喘氣聲常大如鋸木。再者,「夏則脾不勝食,秋則肺不勝寒。治肺則病脾,治脾則病肺。平居服藥,殆不能痊癒。」(服茯苓賦)為了徹底根治病因,蘇轍還曾向道士學服氣法,長久學習,病況果然痊癒。有道是:「久病成良醫」,蘇轍也因此精通養生之術,並寫了服茯苓賦一文,來說明他的治病心得。葛洪在抱朴子中言,若要延年益壽,應服用金丹,但金丹取得不易,蘇轍因此以茯苓替代。「服茯苓可以固形養氣,延年而卻老者。久服則能安魂魄而定心志,顏如處子,神止氣定。」(服茯苓賦並引)茯苓是寄生於松樹根下的腐生真菌,其性味甘淡,具有利水滲溼,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作用,主治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脾虛之消化不良、食慾減退。蘇轍後來出使契丹,契丹人甚至向他乞討此一偏方,由此可見服茯苓賦一文流傳之廣。 3.初登仕途,嶄露頭角:蘇軾及蘇轍兄弟,一起準備參加考試,因為擔心兄弟二人無法同時上榜,因此考前特地請教父親有何妙方。蘇洵對他們說:「凡是看到策論題,哥哥就順著題意,從正面論述;弟弟則是從反面批判的角度來著筆,如此一來,既不會重複,又能各自發揮論點。」兄弟二人照著父親的方法,果不其然,雙雙金榜題名。據說,蘇洵對於兒子們能登科及第,自然十分欣喜,但反觀自己卻是考場敗將,不禁感歎道:「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難,小兒如拾芥。」 (二)不慕富貴,悠然自得:蘇軾非常講究飲茶,有「茶美、水美、壺美」的三大要求,而煮茶的水更非得是金沙泉不可。一日,蘇軾於終南山下的玉女洞,發現味道十分甘美的泉水,趕緊裝了兩瓶水帶回家。之後,又專程派人到玉女洞取水,為了防範派遣的士卒用其他地方的水冒充,蘇軾便與金沙寺僧訂約,並破竹為契,二人各藏其一,作為日後往來的憑據。蘇軾還因此戲稱此符契為「調水符」,並作了一首名為調水符的詩。蘇轍聽說了這件事後,也作了一首和子瞻調水符,「多防出多欲,欲少防自簡」,首句即奉勸哥哥清心寡欲,不要為了喝泉水而大費周章。末句「授君無憂符,階下泉可咽」,授給哥哥無憂符,希望他不要過度執著,也不要為了喝水而傷神,兄弟二人個性上的差異由此可見。 (三)兄弟情深 1.蘇轍和哥哥蘇軾只差三歲,兩人從小一起長大,感情深厚。「轍與兄(軾)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宋史蘇轍傳)宋人軼事彙編更記錄一則兩人的小故事,可看出彼此默契十足。兄弟二人曾一起參加祕書省的考試,哥哥東坡一時忘了題目的出處,無奈之餘,便一邊發呆一邊歎氣。弟弟蘇轍看到了,也猜到了哥哥的難處,因此把嘴巴對著手中的筆管吹氣,藉此暗示哥哥。東坡一看,也立刻穎悟,原來出處正是管子注。 2.元豐二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捕入獄,蘇轍為了營救哥哥,不僅變賣家產,到處奔走,向曹太后求情,也上書神宗皇帝,希望效法緹縈沒為官婢以救父,蘇轍也願意免除自己的官職和薪俸,為兄贖罪,蘇軾因此由死罪改貶黃州,但蘇轍自己卻也坐貶筠州。 (四)任陳州學官,人窮志不窮:蘇轍於熙寧五年任陳州學官,因為官清廉,經濟狀況不佳,生活相當困窘。蘇軾曾到陳州探望弟弟,並寫戲子由一詩來揶揄蘇轍窮困的生活情狀。詩中前四句說:「宛丘先生長如丘,宛丘學舍小如舟。常時低頭誦經史,忽然欠伸屋打頭。」蘇轍個子較高,而學舍低矮簡陋,每每打個哈欠,頭就會撞到屋頂。雖是用詼諧的筆法來描述,但也確實顯示出蘇轍的住處十分簡陋。詩末「門前萬事不掛眼,頭雖長低氣不屈」二句,則可看出蘇轍人窮志不窮,自甘淡泊的志節。 (一)字形辨析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