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园六记》简介
《苏园六纪》是专门介绍苏州园林的6集电视专题片:《吴门烟水》、《分水裁山》、《深院幽庭》、《蕉窗听雨》、《岁月章回》、《风叩门环》。
《苏园六记》的编导、摄像以富有艺术蕴涵的画面,酣畅淋漓地表达这一文化思考。它创造了许多有“机趣”的镜头、运动的镜头、有意境的画面时空。解说词是“墙外长街,虽然是车水马龙,但在粉墙之中、黛瓦之下,却是鱼戏莲叶的悠闲,满地蕉荫的恬静。”画面由俯拍车流熙攘的大街突然越过高墙直划过屋檐、灌木,落定于园林的一框漏窗,表现了丰富的时空叙述含义。还有那夜泊的枫桥、惜别的横塘,那范成大笔下的菜花、石湖畔的蝴蝶,吴宫花草、吴门烟水,苏州博物馆的状元扇,以至于那“单条半假董其昌”的竹枝词,似乎都被优雅地信手拈来,参与了本片对文化与园的关系的探究与跨越时空的叙述。沿着一泓“沧浪”碧水,《苏园六记》不仅追溯了苏园隐逸文化,而且它的叙述镜头循着“通幽曲径”,拂拭着山水花木庭院所蕴涵的文化的精魂。这是《苏园六记》的精彩之处。它不是铺叙苏州园林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果它这样做,电视片仅是关于苏州园林的文化普及读物;它探究了园林精致景观后面的文化信息,同时提炼了苏园文化的精神,那种流溢于山水错落花木扶苏间的文化精魂,向我们耐人寻味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所蕴涵的人文精神。那些历尽宦海浮沉、已深感身心疲惫的官场文人,想着要寻找精神家园,去领受“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人生的文章最终写到了抒发灵性与真情实感的当口,这才发现,原来还有一颗属于自己的心。”每当我看片到这儿,心灵总是为之一颤。在苏园隐逸文化中包孕着丰盈的人性,苏园是心灵诗意栖居的地方,是人性润养的家园。电视片从古老的物质建构中发现了心灵的跃动、人性的吁吸。那是古人的,抑或是今人的?而那拙政园中文徵明手植紫藤历经四百年绽放的繁花,卢老先生的碗莲,紫兰小筑与周瘦鹃的风雨沧桑,也都在电视片中细细诉说着苏园与文人的心灵遇合、血肉厮守。
《苏园六记》着意叙述了苏园与文人的种种关系,苏园中的人文活动。那些文人雅士在理水叠山、亭台建构、栽花植木中所赋予的心灵寄托,在片中获得了独特而富有诗意的揭示。编导以诗心细细传送着苏园花木精神:“以园林的窗户为画框,你看不尽桃红柳绿的妩媚,看不尽烟锁重楼的迷蒙,看不尽竹影梅风的爽朗,看不尽冰清玉洁的玲珑。”编导独具慧眼地从园林纷繁的景观中撷取“蕉窗听雨”这一典型的苏园意象,用电视视听手段写足了什么是“园林的意境”。它以电视特写、叠化镜头构成一幅幅写意的画卷,以诗化的抒情语言描述“蕉窗听雨”的苏园意境:漫听雨打芭蕉,当是最富诗意的情境,就像人在回忆绵绵往事,蕉叶上的雨珠就像一颗颗跌落的心事,那是少年时代寒窗苦读的伴侣,或是淹留他乡时回忆故土的念物,或者就是归隐江南后亲密的知音。于是,在花木精神中融入了对古代风雅的体味,融入与自然交流的体验,融入人生情怀的追思和舒展,取得了心灵净化与美感享受。在电视片中能对美学问题做这样深入的理性思考,已是殊为难得;更为难得的是,艰深的园林美学思考化成了优美的画面和富有诗意抒情的语言,被富有层次地娓娓道来,使人不觉其艰深,而成为对园林意境的再享受。
《苏园六记》这一番艺术创造,给苏州古典园林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做了一次“还躯壳以灵魂”的工作。用中国文论的话语来说,《苏园六记》刻画了苏园,但不仅仅是再现了园林景观,它表现了“园境”。那流溢于苏园花木山水间数百年的文化蕴涵与人文精神、艺术疑云,才是苏州古典园林的灵魂所在。西人说,你们的园林,我们可以复制得一模一样,只有那些古树无法复制。其实最无法“克隆”去的是几百年来所积淀的苏园历史文化精神。这才是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刘郎在导演阐述中说:“做文化片最佳的视角,应该是这一个具体的题材在电视人眼中的折射。”(刘郎:《将园林艺术电视艺术化》)
要深入发掘园林之美,需要有一种独到的眼光。去发现、欣赏与创造“园境”之美。编导以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敏锐的艺术感觉,以“自己心中的漏窗”,发现了苏园的文化意蕴、文化精神与艺术精神。《苏园六记》就是刘郎和他的同事们以自己的心灵视角所发现和创造的“苏园——园境”。尽管名闻遐迩的苏州园林已被无数次地重复描述过,甚至因司空见惯而令人熟视无睹其美的存在,但是《苏园六记》的艺术创造,则引导观众对这个熟谙已久的观赏对象产生许多新的发现和审美体验,引导我们细细品味艺术与人生况味,品味此中古远又新鲜的历史与文化的芳醇。这就是艺术,艺术是要表现心灵的体验与发现,又要令人有心灵的回味的。 这样的艺术达到了诗的境界。充盈的诗意,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要表现雅致幽深空灵的“苏园——园境”,电视片本身也进行了一次诗的创造,形成了充满诗意的叙述。刘郎有一支潇洒、富有灵性的笔。从《西藏的诱惑》
文档评论(0)